遠距抱抱在一九年一月正式亮相,提供十五分鐘文字對談、線上晤談、預約導至線下機構諮商三種服務。目前平台單月預約高達兩千多人次,其中二○%為線上晤談、八○%為導至線下諮商。
至於獲利來源則包含機構支付的系統服務費、民眾支付一次五十元的十五分鐘文字對談(實體諮商一次千元起跳),及機構業務服務費,也就是透過平台成功轉介個案後,向諮商所抽取八%費用。
其中,系統服務費,類似手機月租方案,涵蓋個案預約、會計彙整、數位病歷等,降低機構管理成本。
然過去法規並未規範線上醫療行為,隨網路科技發達,曾有業者欲發展線上諮商,卻被檢舉「醫病關係皆須親自診療」,使得後續中止。為推翻前述判例,讓合作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能透過遠距抱抱進行遠距諮商,謝懿在去年六月提出相關草案向衛福部溝通。
當時他邀請各單位一同開會,去年十一月終成功推動中央頒布行政命令,但現在若心理諮商所要進行遠距諮商,仍須經地方政府審查,目前僅彰化縣、桃園市等地方政府,有較寬鬆或訂定相關細則。
從遠距諮商跨入醫療管理 預約時間、場地管理都能數位化
與鳴醫合作超過一年的蛹之生心理諮商所所長譚慧蘭,提到今年九月起,所內連客戶使用端都開始系統化,個案能透過App看到預約時間、拿到電子收據等。「一開始僅單純與遠距抱抱簽約,其後因業務量愈來愈龐大,開始有管理需求。」她解釋以往以人工管理預約、場地等難免有疏漏,想找系統商協助數位管理,但多無法符合心理諮商所的醫療管理需求。
「鳴醫很了解心理產業的需求,且更新快速、帶給使用者便利性,也符合管理方的系統性需求。」譚慧蘭讚許地說,更指出鳴醫遠距醫療與整合的模式,因為沒有先例或模板能參考,自創新沙盒計畫起,一切都須從零開始,相當不容易。
平台推出至今,超過萬人使用,謝懿也每半年檢視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其實我以前很排斥社會企業這個名詞,但近年愈來愈喜歡。」謝懿直言早年對社企有誤解,近年才漸了解社企能永續經營且持續產生影響力的價值。
目前鳴醫正申請國發基金,期望加速達成自給自足,並加強行銷、提升心理諮商所付費管理意願以站穩市場。對謝懿來說,遠距抱抱只是起點,下一步將嘗試跨入精神醫療、線上處方等,循序漸進地實現分級醫療的理想。
環境保護》攜手67家電商 政委唐鳳也「按讚」 配客嘉減碳愛地球 循環包材讓網購變環保
早在二○一九年六月,就獲得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社會創新行動巡迴座談上、公開讚名的配客嘉,不但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識富天使會青睞,還在兩個月內募資逾六百萬元;所主打的循環包材,如今已與六十七家電商合作,難以想像背後團隊是來自一群平均年齡二十五歲的年輕人!
去年四月甫成立的配客嘉,提供六種尺寸、以回收寶特瓶與玻璃再製而成的循環包裝袋。電商向配客嘉租用循環袋,消費者購物選用循環袋寄送;收到商品再利用九月新上線的配客嘉App搜尋附近可歸還點位,歸還後可獲取優惠券,目前線下歸還點約有三百多個。
接著合作的物流業者負責運送包材至嘉義廠區清洗保養,再運送至電商手上。對電商來說,循環袋成本落在六至十二元,較類似大小紙箱的八至十元低,但仍高於不到一元的破壞袋。
- 破壞袋:網購常見包材,多用PE為材料。經黏合後,需撕破袋子才可取出物品,能確保內容物安全,故得名。
而花半年開發的循環袋具防水、防撞和防盜功能,尺寸最大為六十七乘五十三公分,相較一次性的網購包裝,能減少八成碳排放。「做過近三年網路賣家,每天經手百件至千件商品,驚覺包材過度浪費。」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回憶。據統計,台灣網購一年至少產生八千萬個包裝箱,堆疊起來,相當於一千棟台北一○一。
他思索如何改善,參與社企流講座後便萌生創業念頭,透過參加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ATCC,選擇做台積電提出的減廢議題,與業師討論後,才逐漸推演出現在的商業模式。
商業競賽亞軍仍叫好不叫座 群募吸引消費者 平台解決廠商痛點
然即使奪得大賽亞軍,嘗試解決社會問題,仍叫好不叫座。「去年七月,沒有任何投資人與政府補助,但商業與產品開發都需費用,曾瀕臨破產。」葉德偉淡淡地描述那段咬牙苦撐的日子。
當時他每天睜開眼睛都想著是不是該找別的工作。「第一批消費者、曾合作的電商跳出來支持,借錢給我們。」為不辜負期望,葉德偉選擇撐下去,並開發子品牌ReTissue 植樹環保衛生紙,增加資金來源,至今約賣出三十萬包。
去年十月,環保署邀集配客嘉、各大電商、包裝與物流業者,成立網購包裝減量聯盟,期望二○二二年網購包裝出貨使用可重複循環包裝箱、袋達一○%,使投資人較有信心,終在十一月迎來首筆投資。接著,葉德偉認為成功關鍵在消費者,發起群眾募資,吸引民眾關注。
唐鳳曾提到配客嘉的網購包裝循環系統,為電商體系帶來兼具環境永續和商業發展的作法,為減碳行動帶來具體貢獻,也讓大家看見台灣社會創新的暖實力。
九月上線的環還購平台,是配客嘉的新嘗試,「發現他們(品牌電商)其實有意願合作,只因流程不便。」藉由平台讓業者上架產品,配客嘉從物流端就接手;待運行一陣子,品牌業者認為可行性高,再進入其物流過程進行串接。
「年底前將環還購做好,明年擴大與自有線上下平台業者合作,再與大型電商洽談。」葉德偉不諱言,要成功需三管齊下:增加消費者使用率與歸還點,促使電商租賃循環袋,讓配客嘉有足夠經費生產更多產品,讓產業愈滾愈大。
(攝影/蕭芃凱)
教育學習》系統化認識18學群 家長捧錢求上課 啟夢助高中生探索科系 量身訂做你的第一志願
「內容淺顯易懂!」「讓面臨新課綱的學生有明確準備方向。」啟夢創辦人許匡毅桌上、啟夢粉絲頁滿是來自家長與高中生的感謝與讚賞。不僅如此,今年暑假新推出的啟夢科系探索夏令營,四天七千八百元,每場皆爆滿!
成立近三年的啟夢以家教班、團體班、工作坊等形式,協助高中生在台灣超過兩千個科系中,了解探索,並尋找自己想就讀的科系。
而這其實源自許匡毅自身經驗。高中他熱愛化學,曾拿過單科全校第一,進入成功大學化學系就讀,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同。「一度迷惘到在宿舍躺兩周,什麼都不想做。」
後來他觀察:「家教前會很期待、結束後也很開心。」許匡毅享受陪伴學生解決問題過程,大轉彎進入師大教育政策研究所。二○一六年,就讀碩一的他被教育平台雜學校辦的展覽觸動創業開關;但他形容自己像誤闖創業世界的白老鼠,創立啟夢連產品架構都沒有,「起初以協會形式,想用募款活下來。」
當時他只想著:幫助高中生找到適合科系。花七個月建立一套系統化的探索工具。「我至少看二、三十本書、幾百小時的網站。」更蒐集約三百筆大學生問卷,統整科系的美麗與哀愁。
以團體班來說,分為七堂課程、每周三小時,高中生需完成三階段共十三個任務,「分求廣、求深、求透三階段。」先認識學群、了解有哪些科系選項,並列出興趣。接著,線上實際體驗科系課程、與工作一至三年的業界人士交流。體驗科系內容後,與高中生討論,釐清其選擇的因素與背後想法等。
啟夢共同創辦人兼課程講師的李明昇分享,曾有位女高中生排斥數學,但參與過程發現對商業有興趣,決定努力把數學弄懂,考取商業相關科系。
曾主打免費也僅一人參加 堅持品質不精簡 開LINE群解家長惑
然因產品新穎、缺乏知名度,許匡毅曾經歷報名免費、發出八百張傳單,卻只有一人參加的慘況。但他寧可走得慢也不願犧牲品質,例如:堅持營隊平均六位高中生配一名助教,確保學生都能融入課程。
隨著口耳相傳,愈來愈多人參加,「有家長建議課程不該免費,就算三、四千元也願付。」許匡毅思考初衷是想幫助全台高中生,若有穩定商業模式也許能走得更遠。
於是一八年進入社企流孵化器,系統性檢視產品的成本結構,發現當時缺乏穩定收入,才決定設立團體班,如今六堂課的家教班開價九千六百元、團體班七千四百元。
目前啟夢共培育約四十位助教,「每位助教培訓十二小時,且講師在課前都至少驗收三遍。」而主要宣傳對象是家長,更建立兩個分別有五百人、三百人的LINE群組,協助解決家長問題、提供討論空間。
許匡毅直言目前收入起伏大,「旺季一個月達三十萬元,淡季可能只有七、八萬元。」曾輔導過啟夢團隊的社企流育成計畫統籌龍映涵指出:「啟夢已有明確的產品與服務,接下來是持續與消費者溝通,讓其願意為痛點買單。」
在許匡毅的藍圖裡,期待啟夢如補習班般,在全台遍地開花,協助曾經像他一樣迷惘的高中生⋯⋯。
(攝影/蕭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