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圖書館記載,KK音標是50年代梁實秋教授在師大英文編輯教材時引進,多數的中生代的老師也沿用,但近年許多老師主張改用「自然發音法」(phonics;也叫「自然拼讀法」)。
不過,KK音標不教或很少教以後,又衍生出許多問題:學生更沒有正確發音的可靠依據。如今這場KK vs. Phonics的論戰方興未艾,吵鬧不休。到底學英文的音標,應該使用KK音標還是phonics?
哪種英文音標最好?
英語系國家教小朋友認識字時,大多使用自然拼讀法,很少用音標,頂多使用一些特殊符號,像長、短母音符號(如ā和ă)以及央音schwa [ə]。
之所以使用phonics,是因為小孩子已經會講英語,學習閱讀時,給他一點提示就夠了,不需要太詳細的音標,反正spelling也是主要學習目標之一。非母語國家的小朋友也可以這樣學英語,只不過會稍微辛苦一點,他們會需要更多的示範和練習。如果老師示範的發音不標準,小孩子的英語也就跟著學得不標準。
實際上,已經有人把這項討論的重點整理出來,寫成書和部落格,有興趣的人可以參看台科大應用外語系黃玫君教授的文章。筆者也大致同意黃老師的各項結論,簡短地說,她認為國小剛開始學英語時,用自然拼讀法比較好,不要先教KK音標,因為這時候單字比較簡單,例外拼法較少,同時可以減少小朋友的學習負擔。上國中後,單字開始難一點,希臘、拉丁文等外來詞彙越來越多,光憑拼法,較不容易猜發音,這時候教KK音標,對學生最有幫助。
學發音先用耳朵聽
不過,二選一的問題常會不知不覺框住我們思考範圍,帶領我們只想到眼前的兩個選項,而不多思考一些更根本的問題。其實我們首先應該先自問,到底哪一種吸收英文單字片語的方法效力最好、效率最高?閱讀能力當然重要,沒話講,可是用雙眼學習前,應該先用耳朵把每一個字的發音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