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總統大選白熱化,亡國感好重? 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剖析「選舉症候群」

總統大選白熱化,亡國感好重? 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剖析「選舉症候群」

2020-01-09 17:20

隨著愈來愈白熱化的 2020 總統大選,過去幾個月,不只各家媒體高頻率報導政治類新聞,社群上的意見領袖也愈來愈不避諱談論自己支持的總統候選人,公開表態自己的政治立場。

問題是,當你看著各陣營口水戰不斷的局面,浮現「亡國感好重」的想法時,你知道如何判斷眼前的爆量資訊、專家觀點是否可信嗎?還是一直以來,你其實早已被帶風向而不自知?

 

人們自以為的理性,往往是為了合理化個人立場

 

針對社群上充斥著爭鋒相對的偏激言論,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直言,這背後的心理機制,正是「人性」在作祟。

 

劉軒指出,人們常自認可以理性判斷每個政治人物的政見,會客觀傾聽對立者的想法,但實際上,「我們是『感性先、理性後』的動物,很多時候,人們展現的理性,只是為了自圓其說。」換句話說,我們會選擇性篩選接收到的資訊,忽略對自己立場不利的部分,變相利用「看似客觀」的數據資料或說詞,為自己不理性的主觀判斷背書。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學者分析電商龍頭 Amazon 上的購買趨勢時,就發現會去買支持歐巴馬政治理念的書籍,大多原先就是歐巴馬支持者,反之亦然。「大部分人買書,往往不是為了理解不同觀點,而是為了確認,進而強化自己既有立場,這在心理學上,就叫『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

 

該如何避免自己落入這樣的認知偏誤?劉軒提供兩個建議:

 

1. 親自做研究,不要盡信他人之言

 

學習不靠他人評論,自主做出初步判斷,是培養自己具備媒體識讀能力的第一步。

 

劉軒強調,比起研讀各方政論、各家媒體專欄,不如先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如何解決這問題?」

 

舉例來說,你認為基本工資太低,應該調漲到四萬才合理,那在瘋狂贊同選舉候選人、意見領袖的相似觀點前,你應該先去研究「把工資提高」的影響層面,並找出對應的評估依據佐證自己的論點,例如歷年薪資調整幅度、各縣市物價水準、公司經營與人事成本的關係等。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眼中的小事,很可能是涉及商業、經濟發展等國家大事,難以說改就改。「政治,就是很多不同的『but』疊加到最後,得到的一種妥協。」

 

 

2. 確保自己能放下主觀意識,再走出同溫層

 

另外,在無法確保自己能不預設立場,真正地「傾聽」不同聲音前,千萬別急著跨入異溫層,天真地認為自己準備好跟立場相悖者「深談」,可以展現和社會理性對話的積極參與度。

 

否則,當你還抱持著對立心態,可能會把對方「非人性化」,甚至出現「他們不配做人」的偏激想法,「從相對舒適的同溫層進到異溫層,瞬間成了少數民族,容易浮現高漲的激動情緒,反而更強化確認偏見。」

 

劉軒提醒,當你選擇和看法不一的人互動時,要時時自我提醒,對話目的是交流,不是辯論、強迫對方接受你的看法,更何況,「大家都在同艘船上,無論你擁戴什麼顏色,思考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如何讓船行駛地更好,而不是加速社會的分化。」

 

對選舉結果失望到想不開?你可能患了「選舉症候群」

 

不過,再怎麼大聲疾呼,選舉終會迎來面對結果的一天,如果很不幸,你期待當選的候選人意外落馬,該怎麼平復前後落差太大的失落心理?

 

劉軒坦言,在社群媒體興盛後,因為對選舉結果失望,一時無法消化甚至情緒失控的現象,已經變得愈來愈常見。

 

最經典的例子,無非就是 2016年,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時,跌破眾人眼鏡的大事件,選後的美國社會,散發出一種「錯愕、不敢置信」的焦躁氛圍。當時,美國心理學家們開始追蹤選民的後續狀態,發現很多人都出現失眠、焦慮、想不開、易怒、具攻擊性等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症狀,也因此出現了心理學上的新名詞 PESD(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選舉壓力症候群)。

 

研究發現:愈常使用社群媒體,愈容易變得偏激易怒!

 

 

「過去,我們認為社群理應是民主、可自由溝通的地方,卻發現當『人性』注入其中,加上受到大數據演算法、同溫層效應的影響,反而引發更多對立,在網路上互相殘害。」

 

美國心理學家就發現,PESD 嚴重程度,正好跟你社群媒體的使用頻率成正比,也就是說,你沈浸在社群網絡的時間愈久、愈成癮,愈容易成為偏激的人,PESD 症狀也可能更嚴重。

 

實際上,在臺灣今年陷入膠著的總統大選中,很可能也會發生一樣的狀況。對此,劉軒建議,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選舉壓力症候群的徵兆,你可以試著做兩件事緩解:

 

練習一:放下手機,踏出家門走走

 

「遠離社群媒體,是擺脫失落情緒的第一步。」劉軒直言,社群媒體容易讓你再陷入更深化的同溫層裡,而比起活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社群裡,走出家門,觀察你的鄰里,仔細去感受一下自己踏的這塊土地、居住的社區、行走的街道,可以幫助你稍微跳脫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

 

練習二:和「人」實際接觸,進行簡單互動

 

另外,很多人會覺得,心情不好,就該找家人、摯友等「熟人」一吐不快,但劉軒強調,只要能和「真人」實際接觸,就算只是陌生人,照樣能達到撫平創傷的效果,加快自我癒合的速度。

 

因此,除了走出家門,不妨試著對著路上迎面走來的路人、結帳時的店員、刷悠遊卡時對到眼的公車司機笑一笑、點個頭,這些小小接觸的累積,都能幫助你跟社會重新鏈接,慢慢釋出善意理解、接納社會的多元族群,還原社會該有的原始樣貌。

 

本文轉載自PressPlay,原文:總統大選白熱化,亡國感好重? 暢銷心理學作家劉軒剖析「選舉症候群」

 

延伸閱讀:你是否曾經假裝自己過得很好?劉軒解析「偽裝者效應」

 

延伸閱讀

曾咒罵同志是死gay...基督徒牧師打算花一輩子時間,證明同性戀的美好
曾咒罵同志是死gay...基督徒牧師打算花一輩子時間,證明同性戀的美好

2020-01-09

2020總統大選,將決定台灣是又失落20年,或再現「台灣錢淹腳目」榮景?
2020總統大選,將決定台灣是又失落20年,或再現「台灣錢淹腳目」榮景?

2020-01-08

為什麼我決定離開中國蘋果:研究所同學「被消失」一個月、連中國同事都期望台灣別被統一
為什麼我決定離開中國蘋果:研究所同學「被消失」一個月、連中國同事都期望台灣別被統一

2020-01-07

「兒子,對不起!沒在北部給你留一間房」他29歲還結不了婚...2個故事看台灣最扭曲的價值觀
「兒子,對不起!沒在北部給你留一間房」他29歲還結不了婚...2個故事看台灣最扭曲的價值觀

2020-01-07

從MARCH換開BMW...他每晚花2小時做這件事,2年後升處長:下班後做什麼,決定你的未來
從MARCH換開BMW...他每晚花2小時做這件事,2年後升處長:下班後做什麼,決定你的未來

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