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過程中,弱勢社區或原民部落經常是計畫鎖定的場域,如何與社區居民站在同一個水平視角,邀請他們一起參與社區的重新設計,提供真正所需的協助或規畫?2019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中,「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邀請澳洲坎培拉大學Petra Buergelt博士,分享如何與社區建立長期關係,承擔大學社會責任。
澳洲培坎拉大學 培養種子團隊,重塑原民社區知識和文化
作為社會學家,Petra Buergelt的研究專長是氣候變遷風險應用,也因此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研究澳洲與台灣原住民如何透過工藝與自然型塑生活,或進行災後重建,與台北、屏東、高醫大等大學展開雙向交流。
就像任何一個初入場域的組織或大學社會責任計畫,Petra Buergelt走進坎培拉當地原住民社區,希望提升他們的閱讀、知識能力,也遇到了不少挫折與誤解。經過反覆修正,以在地語言溝通,了解居民的想法、興趣和期待,邀請他們參與計畫。從居民中培養種子教師,再由他們去教導其他居民,而團隊成員間也可以互相幫助。透過雙向交流、教育共創,以現有基礎重新建構知識與文化系統。
Petra Buergelt指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成功關鍵在於,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可避免短期目標互相衝突、改變無法持續、居民失去參與意願等缺點。雖然雙方合作意謂著將面對各種挑戰,但是衝突與錯誤往往是改變的契機,可能為社區再造帶來豐富的收穫。此外,她也提醒,數字並不代表一切,一味地以西方價值觀點思考,將無法了解事情的全貌,必須以真誠、謙虛的態度溝通,才能為社區帶來改變,為社會做出貢獻。
高雄醫學大學「永續那瑪夏」 以醫療為起點,打造深山裡的大學學堂
從創校開始就重視山區醫療服務的高雄醫學大學,深入那瑪夏等部落從事醫療服務長達30年。2017年起,高醫大更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擴大與部落交流、培育人才。除了每年組織醫療團隊,學生也會自發性組隊到山區服務,在病患轉診到醫學中心就診時,主動到診間協助就醫並記錄醫囑。
以醫療為起點,高醫大師生漸漸與那瑪夏部落建立關係,學生更利用週末陪伴當地兒童,一起成長。高醫大將課程與那瑪夏在地探索結合,與居民一起發掘當地豐饒的人文組成、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多樣化的生態資源;在社區辦理工作坊、研討會等,增加跨國界、跨文化的交流與學習。比方,以部落永續發展為主題,舉辦「原住民族知識與部落健康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澳洲原住民研究學者親身走訪災後重創的地景;由部落婦女們分享,如何憑著堅強的韌性,走向重建之路。
中央大學「明日閱讀」 傳遞書香幸福,泰雅科學文創點亮前途
中央大學以「明日閱讀」長期深耕桃園市中小學,卻發現復興區有明顯的教育困境,於是透過學生、教師、志工、居民共讀共學方式,希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力和在地文化認同。中央大學USR計畫採用「明日閱讀與家鄉文化探索」、「圖書館利用教育與泰雅研究」、「原住民科學紮根」、「提升閱讀力與閱讀歷程追蹤」、「部落文化桌遊與數位遊戲」策略,讓中央大學學生與當地中小學生共同閱讀書籍後,一起進入社區踏查。在教師和耆老的引導下,學生蒐集、編寫家鄉故事,並轉化為部落文化桌遊,從中發展產業技能。此外,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也定期至據點帶領學生操作科學實驗,並培訓教師科學演示的能力,促進部落學生的科學學習力和科學閱讀。
藉由USR計畫,大學師生在與部落居民、學童的互動中,不斷自省、調整自己進入場域的態度。蹲下來傾聽土地的聲音,感受山林裡的微風吹拂,學習部落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態度,在單純的感知中,逐漸建構自己的專業素養,擺脫本位迷思與單一文化觀點,與部落居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