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所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為世界各國與企業經營的指導原則,作為世界公民的一分子,大學如何結合校務發展,實踐永續發展目標?2019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中,「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邀請到日本國立信州大學副校長中村宗一郎,分享信州大學走入場域教學、實作的經驗。
日本信州大學 應用石墨烯廢水處理,投入雨林生態研究
信州大學位於日本長野縣,長野是日本知名的高山避暑勝地,也是溫泉天堂;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加上日夜溫差大、紫外線強,成為蔬果栽種寶地,以盛產味噌、蔬菜、清酒聞名,更是日本最長壽的縣市。中村宗一郎在演講中指出,不管在經濟、社會或經濟層面,17項永續發展目標都與食物息息相關,而長野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信州大學與當地農場、工廠合作開課,所有教學都在場域中進行,並鼓勵學生提案,一旦被採用還可獲得就業機會。
除了從農業著手,實現環境永續發展,信州大學研究中心也投入石墨烯技術研發,例如與美國賓州大學合作所開發的脫鹽膜,比目前的各種過濾膜效率更高,可應用於海水淡化、廢水處理、蛋白質分離、製藥及食品工業。此外,信州大學也和馬來西亞蘭卑爾山國家公園(Lambir Hills National Park)合作,投入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與當地居民一起進行野外調查、收集野生昆蟲的樣本,藉此提升他們的知識水準,並且更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
暨南大學 改良茭白筍種植技術,推動家鄉教育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大學,近年暨南大學將USR計畫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與社區網絡密切連結,表現亮眼。暨大所在的南投埔里,和長野一樣以天然環境著稱,暨大USR計畫與在地產業的連結,就從茭白筍種植技術改良開始。茭白筍是南投埔里的重要農產品,但過去農民種植的品質良莠不齊,加上欠缺行銷推廣,導致農民生計接連發生問題。暨大USR團隊利用學校專業實驗室進行模擬生態,透過物聯網系統與農業技術導入,改善茭白筍種植的土壤環境,進而提升茭白筍的產量與品質。另一方面,也因為減少農業使用,達到河川水質淨化和土壤改善的目標。
埔里由漢族、原住民、新住民等多元人口構成,但因長期青壯年外移,導致社區結構老化。暨大扮演社區媒合的角色,連結社區居民與資源教育,產業、生態與地方組織,開設永續環境體驗營、親子關係成長營等,帶領國、高中生了解在地產業、生態,強化對家鄉的認同感。
台科大行動工程師團隊 前進印尼、越南偏鄉小學,修建廁所、遊樂場
台科大則是由工程學院發起,推動「無國界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成為全台第一個帶領學生投入印尼偏鄉,嘗試改善社區基礎建設的大學。台科大USR計畫自2017年起開始執行,2019年邁入第三年,服務規模也較往年擴大,行動工程師團隊集結機械系、材料系、設計系等系所師生共30名,利用暑假前往印尼泗水、越南芹苴,並與印尼泗水理工學院、韋地雅曼達拉天主教大學、越南肯特大學學生合作,解決當地居民生活和環境的問題。
台科大團隊進入印尼偏鄉小學,重新改建荒廢已久的小學廁所,並重新粉刷圖書館,與小朋友一起彩繪外牆;也協助建置校園WiFi,讓原本沒有網路的電腦教室終於連網,大幅提升校園衛生環境及學習品質。針對越南芹苴偏鄉小學,則是為他們建置遊樂場、圖書館、創新教學教室,讓當地學童有個開心玩耍、學習的空間。
大學藉由USR計畫走入場域,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關注當前全球所面臨的問題,運用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