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牛津經濟研究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出版的《全球人才2021》(Global Talent 2021)報告預測,台灣將在2021年成為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因人才外流,加上吸引不到國際人才,台灣企業將面臨人才荒的窘境。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台灣企業有意致力於拓展全球化市場,有關培育全球化人才的議題,在人資圈中也逐漸受到高度關注。
文/林郁宸、郭韋吟
分析需求 企業應量身制定語言管理策略
「語言管理是種選項,為了能在國際間達成有效溝通,跨國企業、希望朝國際化發展的企業,多半會選擇英語作為內部語言。」GEAT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超明指出,企業應思考,如何透過語言管理,將語言力化為公司資產。落實語言管理並不容易,因為多數企業認為推行語言管理成本太高,投資報酬率太低。然而,陳超明表示,落實語言管理是企業國際化發展不可或缺的步驟。需仰賴企業主的決心、偕同人資主管的執行,才能加速國際人才成長,例如日本線上購物中心樂天株式會社,有感於國際溝通的重要,不僅以多益英語測驗(TOEIC)成績做為升遷職門檻,也明訂英語為公司內部語言,藉此快速提升員工英語文能力。
陳超明也建議,建立管理制度可先從目標需求分析做起,再制定適合企業的語言政策,如此將有助於企業的人才資本再升級。
聚焦人才 企業永續經營根本
台籍與西方企業最大差異為,「台籍跨國企業常只強調外語能力,但西方企業卻已認知,『人才』才是永續經營的策略」。美商電子人資主管陳育中認為,從全球布局的角度思考人才培育策略,是走向國際的第一步。首先,可由公司商業策略理解如何吸引(Attract)合適的人才,接著,以建立國際化職場為目標,思考怎麼留住人才(Retain),最後制定人才發展(Develop)策略,才能招攬更多國際人才。
「人資是全球人才發展的推手,應摒除『只在台灣找國際人才』的迷思。」美商康寧公司亞太區人才與發展經理鍾嘉欣以多年經驗分享,發展國際人才,應把範圍擴展至全球,侷限於培養來自台灣的人才,是台灣企業在人才育成上的長期癥結點。而跨域育成企業所需人才,才能幫助企業真正朝國際化邁進,鍾嘉欣並指出,「從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中學習,透過跨文化互動的經驗累積,是發展國際職能的最佳途徑。」
全球職場環境瞬息萬變,如何在國際競爭下站穩腳步,是全球企業的關注焦點。而人資該如何制定有效方針,協助企業主透過「選、用、留、訓」的管理方式累積國際人力資本、落實語言管理,相信將會是持續影響人資圈的重要話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TOEIC Newsletter》第44 期)
延伸閱讀》她毅然告別公職 當上郵輪頂尖銷售員
圖說:如何解決人才問題,是台灣企業的一大挑戰。(圖片提供/English 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