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為什麼學校教的和外國人講的不一樣?— 陳超明:正確的英文不一定是常用的

為什麼學校教的和外國人講的不一樣?— 陳超明:正確的英文不一定是常用的

2012-09-25 16:55

英語學久了,聽說讀寫也具備一定水準,俗話說得好:「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好不容有機會與外國人面對面,正式溝通了,但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說的,對方好像聽不太懂?」、「為什麼老外慣用的說法跟學校教的似乎不一樣?」

教科書英文不見得每種場合都適用

 

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陳超明開宗明義地表示:「正確的英文不一定是常用的英文,生活使用的英文有時候不合學校所教的正式英文。」

 

「台灣學校裡教的英文課程大綱,是為了頂尖的學術人士設計的,講求語法結構,老師習慣用規則邏輯講授語言的組成方式,好讓學生背誦,學生也喜歡這套方法,他們掌握了一些規則之後,理所當然地套用在其它句子上面,但實際的使用上往往出現很大不同,坦白說,大家打從國中開始學習的英文,很大一部分,一輩子都用不到。」

 

會有這樣深刻的體驗,也跟他的留學經驗有很大關係。

 

時間倒流,回到1987年,陳超明剛剛取得留學美國的資格,正式與來自美國各州的同學相處,一位來自邁阿密的美國女生,與他一起上浪漫文學課,兩人經常討論文化上的差異,有一次,這位女生跟他說,他講話的感覺很有學者的味道,很紳士,看似好像稱讚的一番話,卻讓陳超明驚覺:「原來我說話時,給別人這樣的印象,我的英文文法沒有錯,也很標準,卻是課本上或文學作品裡才會出現的那種英文。」

 

他後來發現:「學校課本中教的英文比較刻板,一件事情只有一種說法,但大家都知道,話要看場合說,有些地方適合用正式的說法,有些地方太正式就很奇怪,所以我們要看場合說話!」

 

陳超明舉例:「書本上教我們,聽不懂老外說什麼的時候,記得說『I beg your pardon』,然而,在外國人聽起來,這句話有『請再說一次』的意思,但問題是,聽不懂的原因往往在於某些關鍵字不了解,或者對方說的速度太快,在這樣情形下,對方再說多少次,我們依舊鴨子聽雷,所以不妨改說:『Please say that again』」

 

上場使用,語言學習不是紙上談兵

 

為了彌補課本上教的與實際使用的落差,陳超明建議,應該以「用語為出發點」的語言學習方式,彌補台灣英語學習的漏洞。他進一步說明:「語言學習要從「語用」的角度出發,其講究的對話原則有3個。」首先,上下文情境決定語言規則;再來,語法正確與否決定語言的表達,不同的語法會改變表達的意義,語言才是決定規則的依據。最後,英文的對錯要看語法、語意結構以及語言的使用情境。

 

他繼續說明:「語言學習的第一點是以溝通為主要目的,其實就是要以語意表達為主。英文學習要脫離學校教科書上的英文概念,要進入情境學習、使用概念。」所謂的「情境學習」,不是放在某個虛擬的情境中,模仿如咖啡廳或飯店的英文句型練習,而是指某個情境下要如何表達語意。

 

他特別強調:「學校教的英文,不論是文法或者語意結構都沒有錯,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多注意結構英文與情境英文學習有何不同,最終朝向更生活化的英文之路邁進。」

 

從模仿開始,培養學習興趣

 

學英文,真的難於上青天嗎?對不少人來說,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尤其要怎樣跳脫欠缺靈活度,學到純正、道地、流利的英文,更是有心人士急欲得知的答案。

 

陳超明認為,英語的學習不同於其它學科,這是一門語言的學習,也就要求我們要多說,多聽,多練。有時間的話,可以試著找一些比較容易的英語材料來練習,一句一句去聽,一句一句去模仿。剛開始肯定是很難的,但是慢慢就會變得很有意思,英語也會逐漸進步。

 

Profile:陳超明

出生:1958年

現職: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

學歷:美國佛州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政大公企中心主任、外語學院院長、英文系系主任

 

 

3方法 丟掉教科書,學外國人這樣講

 

方法1:分辨學校英文與情境真實英文用法的不同

所謂老外比較常使用的表達方式,是否更直接?意思更明顯?平常可以多看看電視影集或者電影,多聽聽母語人士在這些場合都使用哪些慣用語。

 

方法2:掌握關鍵字

在每句真實的英文表達中,掌握一些常用的字詞,自然就能流利地活用這些表達方式。

 

方法3:上場使用

語言學習不是紙上談兵,一定要上場活用,每次掌握一個用法之後,碰上機會一定要使用,揚棄過去教科書重視文法結構的英文。

 

教科書用法 vs. 外國人說法比較表

 

以問時間的方法來說,課本上教我們的是「What time is it now?」但實際上經常聽到的,卻是「Do you have the time?」

 

此外,畢竟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很自然地,我們會用既定的思考模式使用英文,譬如問外國人會不會說中文:「Can you speak Chinese? 」這句話文法當然沒錯,語意卻與我們要表達的有所出入,其實,問題應該這樣問「Do you speak Chinese?」才是「你懂不懂中文呢?」,下面我們列舉10個生活用語,了解外國人的說法,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照著用會,更道地喔!

 

中文意涵

教科書用法

外國人說法

你想吃什麼?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What do you feel like?

我要一條牛仔褲

I need a new pair of jeans.

I am looking for some jeans.

你們有M號的嗎?

Do you have a M size?

DO you have this in a medium?

有折扣優惠嗎?

Do you have any discount?

Do you have any special?

我可以用信用卡付帳嗎?

Can I pay with my Visa card?

Do you take Visa?

我來出差

I come for business.

I am here on business.

我來探望朋友

I want to visit my friend.

I am here to see friends.

這是給你的小費

Here’s a tip for you.

This is for you.

你能介紹一下自己嗎

C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

Could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

你的嗜好是什麼?

What i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for fun?

資料來源:《學校沒教的英文口語》陳超明、Katz David著,貝塔出版

 

 

 

 

沒想到經過一場疫情,過去投入大把時間在工作上,鮮少享受生活的台灣人,如今也願意花錢吃美食,犒賞自己。

 

2020年,在友人牽線下,林憲宗先投資了位在台北大直的米其林餐廳態芮。在合作的過程中,他發現,被米其林肯定的廚師,幾乎都具備自律的特質,和許多創業家、實業家的精神相似,加深他投資這些主廚的信念。

 

接著,在2021年,林憲宗標下台北101大樓86樓的景觀餐廳,斥資7千萬元,並找上文華東方粵菜餐廳雅閣前主廚謝文,開設粵菜餐廳捌伍添第。今年,在態芮主廚何順凱的牽線下,他又和黃以倫以合資方式,開出Restaurant A插旗台北東區。

 

他思考的是,《米其林指南》自2018年起,陸續把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列入評選範圍後,台灣的精緻餐飲文化也愈趨成熟,若能和這些被米其林肯定的主廚合作,就有機會省去重新學習的成本,打造台灣的Fine Dining集團。

 

「畢竟能力無法超越,那我就放手投資他。」林憲宗解釋。

 

「我第一次遇到投資方告訴我不要急。」黃以倫還原合作過程,指出林憲宗不只是在資金提供挹注,也展現充分信任,讓作為經營者的他有發揮的空間。

 

看好東區客層  設4樓顧隱私

 

有別於目前台灣多數Fine Dining餐廳都開設在台北大直或信義區,Restaurant A選在新光三越旗下的新百貨Diamond Towers二館4樓。讓人好奇,他們為何會選在近年被認為已經沒落的東區商圈

 

首先,是他們仍看好東區在地居民的消費力。

 

「有錢人依然住在這裡,我們就是取一瓢水來喝!」林憲宗不諱言,東區是大台北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無論是房價或租金,都比其他地區要來得高,也間接導致餐飲業難以在這個商圈生存,進而外溢到其他周邊區域。

 

他認為,儘管商圈移轉,但該地區居民的消費力仍在,而Restaurant A插旗東區後,可以就近滿足消費者用餐需求。「有錢人以散步的距離就可抵達,就不用塞車大老遠吃一頓飯。」他觀察。

 

Diamond Towers整層樓面所具備的私密性,則是他們選址的第2個考量。

 

原來,在籌備初期,黃以倫也曾考慮過開設街邊店。但,考量許多金字塔頂端的客群重視隱私,於是他決定選在商場四樓,有獨立電梯和大片窗景的Diamond Towers。「一樓街邊店人來人往,有些注重私密性的客人會有顧慮。」他說明。

 

最關鍵的,是他們看好大巨蛋未來落成後,可串聯東區、信義區,重新活絡商圈。

 

攤開嘉林集團版圖,Restaurant A、捌伍添第和態芮,分別坐落在東區、信義區和大直,正好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林憲宗認為,待大巨蛋正式營運後,將吸引人潮回流,屆時,可望有更多餐廳進駐,形成群聚效應。

 

而林憲宗也預告,明年將在信義區微風南山46樓推出新摩登川菜餐廳,增添集團的菜系多元性。另外,也將以管理顧問方式,接下嘉義佐登妮絲城堡、蓋婭莊園的餐飲業務,為集團挹注業績。

 

黃以倫(左)認為,開餐廳不只是把菜做好,期盼能輔導團隊成 員,讓新銳廚師也能有一片天地。

▲黃以倫(左)認為,開餐廳不只是把菜做好,期盼能輔導團隊成員,讓新銳廚師也能有一片天地。(攝影/吳東岳)

 

輔導團隊廚師  助開餐廳圓夢

 

只是,2023年,台灣共有44家餐廳入選米其林星級餐廳,和2018年的20家星級餐廳相比,成長了120%,難道他們不擔心,隨著愈來愈多玩家投入,競爭也將愈來愈激烈?

 

「只要客人願意一直回頭,我相信總有被看見的一天!」林憲宗樂觀地說著,語氣裡滿是對旗下幾家餐廳的信心。

 

「開餐廳就已經不只是會不會做菜這件事情,而是怎麼打造這個品牌,從裝潢色系、規模到甚至買幾個杯子等細節都要顧慮,至於菜色發想,那是最後一件事情。」黃以倫分享這段時間籌備餐廳的體悟。「很多餐廳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往往就是因為沒準備好。」他點出餐廳能否長期經營的關鍵。

 

黃以倫也表示,Restaurant A將不只是一家餐廳,也是一個餐飲業人才培訓平台,將根據每個團隊成員的特質加以輔導,讓每位廚師,都有機會一圓開餐廳的夢想。「有能力的成員,未來也有可能會有一家以他為名的餐廳,而在這邊的學習與準備,就是期盼能讓他們少走一點冤枉路。」他語重心長地說著。

 

靠著網羅米其林名廚,減少學習曲線,嘉林集團確實在後疫情時代快速崛起。

 

不過,不具名餐飲業者提醒,名廚光環就像是雙面刃,當主廚在新餐廳未能超越自我,或再度摘星時,難免會面臨市場的質疑和挑戰。投資方和主廚如何調整心態,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培育新人才,將是嘉林餐旅打造台灣頂級的Fine Dining集團的一大挑戰。

 

嘉林餐旅

 

◎全新《今周刊App》掌握最新即時財經脈動
https://bit.ly/2W35Y7n

延伸閱讀
金曲新天王韋禮安 要用「英文」和粉絲對話
金曲新天王韋禮安 要用「英文」和粉絲對話

2018-03-12

英語習慣用語》In  bad shape 竟然是形容人懷孕了
英語習慣用語》In bad shape 竟然是形容人懷孕了

2018-03-09

提反對意見第一句話尤其重要
提反對意見第一句話尤其重要

2018-03-09

非名校、本科出身 她靠這6個字在職場闖出一片天
非名校、本科出身 她靠這6個字在職場闖出一片天

2018-03-08

輕鬆提反對意見》如何以英文禮貌反駁
輕鬆提反對意見》如何以英文禮貌反駁

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