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百大駭客李倫銓 渴望探究事物本質

台灣百大駭客李倫銓 渴望探究事物本質

小學四年級就愛上電腦、長大後致力翻轉外界對「駭客」刻板印象的李倫銓認為,任何孩子的人生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契機出現,可能是家人提供、外人協助或自己發掘;他的契機是一台AppleⅡ電腦,而那不過就是台父親友人暫放在家裡的機器罷了。

文/陳宛妤

 

提到駭客,總令人聯想到專門入侵政府或企業網站的天才高手。然而,身兼台灣駭客年會HITCON(Hacks In Taiwan Conference)共同創辦人和台灣駭客大賽(HITCON CTF)負責人的李倫銓說:「駭客(Hacker)的意思是,對某項事物非常專精的研究者。」從小立志與電腦為伍的他,致力翻轉外界對於「駭客」的刻板印象。


從小熱愛電腦,廢寢忘食

 

「很多人小時候都不太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比較幸運,國小四、五年級就知道自己喜歡電腦,認定將來要與電腦為伍。」李倫銓認為契機「很可怕」,任何孩子的人生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契機出現,可能是家人提供、外人協助或自己發掘;他的契機是一台AppleⅡ電腦,不過就是父親友人暫放在家裡的物件罷了。

 

在那個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換做別人,或許只將它視為陌生的科技產品,李倫銓旺盛的好奇心與學習力,卻促使他趨近那台機器。他就這樣看著電腦說明書,自己寫BASIC程式,除了可以畫圖和列乘法表,也能將鋼琴樂譜輸入電腦演奏。

 

童年期間,除了電腦,李倫銓還學了鋼琴、畫畫和英文,這些才藝他也都樂在其中,「我很容易喜歡很多事情,不過,電腦一直是我認為將來吃飯的工具。」李倫銓坦承,他接觸很多事物的經驗都是愉快的,對電腦則是一種熱愛,甚至會因而廢寢忘食。

 

李倫銓回憶,國中時他擔任學科小老師,偶爾會幫老師出考題,當年全校都還是手寫出題,他卻寧可整天不念書,考前熬夜用PE2打考卷。用電腦編輯出來的考卷,可比手出考卷精美呢!

 

彼時的李倫銓已擁有自己的電腦,他表示,父母親並不會刻意管成績好壞,主張學習是個人的事情,所以允許他花時間在電腦上摸索。就這樣,他一路自學電腦到高中,即使在升學壓力下仍對電腦不離不棄,而且愈發精進。


選擇網路安全,投入駭客研究

 

「高一時我又迷上modem(數據機),連上網路可以取很多資料、跟很多人聊天,在當年感覺超炫的!」這讓李倫銓突然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孤單!他架設一個BBS站,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因此有收入而能買更高階的電腦設備。

 

高中三年悠遊在網路世界,考大學自然受影響,面臨選擇科系時,李倫銓只好稍微轉變初衷。有趣的是,他選擇中央機械系,主因竟然是為了溜冰場設施。即便可以上其他大學的資工系,李倫銓仍以中央為首選。原來,李倫銓高中時參加滑冰社團,考大學前他上BBS站普查全國各大學,有溜冰場的中央大學勝出,這項興趣暫時被擺在電腦之前。他上了大學之後,創了該校的直排輪社和曲棍球隊,並且和社團一起拚下大專曲棍球賽第二名。

 

「大學沒念最喜歡的科系並不受影響,後來我考上交大資工所,最後還是走上資訊工程領域。到了資工領域,李倫銓再度面臨選擇。當時研究所要選實驗室,其中有網路安全和線上遊戲。由於在大學畢業的那個暑假,他在寫遊戲的實驗室打工,開學時他反而跑去問網路安全實驗室的老師,收不收他這個學生?

 

「我選了網路安全,這是我投入駭客研究的起點,」李倫銓回頭看自己當年的選擇,一時的擦身而過並不代表永不交會,更何況他大三開始輔修資工系,還在計算機中心打工,嚴格來說並沒有遠離「電腦」。「我認為網路安全是一門專業,我更喜歡駭客,對我來講,這比寫遊戲程式更有挑戰性。」於是,李倫銓一頭栽進駭客世界。他像是浸入水中的海綿,汲取更多的資安知識、防火牆、入侵偵測系統等因網路而生的攻防技術。


扭轉一般人對駭客的印象

 

兩年後,李倫銓拿著資工碩士的學歷,在職場上的抉擇毫不猶豫,鎖定的目標只有一個,即是電信公司。「因為每次在學校追查駭客的時候,源頭都會落到電信公司,如果能在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業者)學習,會是很棒的經驗。」李倫銓在電信公司一待就超過12年,正值電信業者的黃金10年。李倫銓協助將公司的網路安全相關業務推上軌道,因而榮獲第八屆(ISC)亞太區資訊安全領導成就表彰計畫(Information Security Leadership Achievements,ISLA)「資訊安全從業人員」獎。

 

這段發光發達的時期,李倫銓也在2005年與一群資訊安全同好,創辦了台灣駭客年會HITCON(Hacks In Taiwan Conference),為台灣最大的駭客與資安技術研討會。

 

李倫銓表示,以往台灣程式設計師要獲得資安技術,都必須花大錢飛到國外參加研討會,HITCON的角色即是將最新資安和駭客技術帶到國內。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漸漸扭轉一般人對駭客的刻板印象,「從前大家都以為駭客就是壞人,但大家現在知道駭客有兩種:一種是會偷資料的,另一種是專精技術研究的。」

 

工作之餘,李倫銓也深耕台灣的資安社群。2013年開始,他進一步帶領一群來自台大、交大、台科大等校的學生,組成一支HITCON駭客戰隊,彼此砥礪學習,在全球網路攻防競賽中,首次登台競技便拿下世界最難的駭客競賽DEFCON CTF亞軍。李倫銓認為,這關鍵性的一戰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個大禮,除了實現年少時的夢想,也讓政府更加正視資安人才的培育。


李倫銓發現天賦之路


身分:41歲,台灣駭客年會HITCON共同創辦人、
HITCON CTF領隊與負責人
特殊表現:帶領來自台大、交大、台科大等校的學生,組成一支駭客戰隊,首次登台競技便拿下世界最難的駭客競賽DEFCON CTF亞軍。
生涯選擇原則:具有「極度渴望探究事物本質」野心與精神的人,才能進入最強的駭客技術裡面。目前不想創業,認為錢夠用就好,人生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要完成。

 

探索歷程:


●  小學四、五年級時,接觸父親友人寄放家中的AppleⅡ電腦,就知道自己喜歡電腦,認定將來要與電腦為伍。
●  大學選擇中央機械系,主因是中央有溜冰場設施,大三起輔修資工系。
●  資工研究所畢業後鎖定電信公司工作了12年,因為每次在學校追查駭客的時候,源頭都會落到電信公司。
●  目前擔任科技公司主管,工作之餘投入HITCON事務,盼能樹立駭客正確榜樣。

 

 

 

劇情踩中社會痛點 沒一線大咖也人氣爆棚

 

真實世界的陸勇是血癌患者,從○四年開始服用印度仿製藥,到一四年七月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團購非法藥品的犯罪行為長達十年,陸勇在一五年元月獲得撤銷起訴,短短不過兩年就上了大銀幕,火速搶拍上映。

 

今年暑假,中國的電影票房豬羊變色,《我不是藥神》成本不到人民幣一億元,七月五日上映,短短兩周就創下人民幣二十七億元(約新台幣一三五億元)的票房,而且還以每天人民幣四千萬元的金額創新高,估計將輕易超越人民幣三十億元,成為今年最高、史上第五的熱賣電影。

 

相反的,另一部動員無數資源、耗資人民幣七億五千萬元,號稱中國版阿凡達的《阿修羅》,雖然有梁家輝、劉嘉玲等超級卡司,以及當今地表上最昂貴的動畫技巧,卻只上映三天就被拉下院線。

 

其他原本被看好的暑假「大片」,幾乎都掛了。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被外界高度期待為《讓子彈飛》之後的另一部傳世巨作,行銷更是鋪天蓋地,結果大約就是人民幣六億元的票房收場,還不到市場專家預期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部《動物世界》,是日本漫畫改編的科幻推理劇,劇情有天才宅男、賭博、局中局、計中計,還請來超級巨星麥可・道格拉斯、影后周冬雨加持,上映兩周,導演韓延就丟了白毛巾,向電影投資方承認失敗,認錯檢討。

 

《我不是藥神》裡面充滿了小市民煽情的情節,例如罹患白血病的老太太,對著警察哭求:「求求警察同志,別抓這個藥販子,他是唯一真的在幫我們忙的」,「我們不想別的,我們就想活命,就想活著。」電影院內的觀眾,跟著銀幕上的老太太,哭成一團。

 

如果說電影院真實反映了庶民大眾的人心,那麼民心的確出現了一八○度的大轉向。去年暑假《戰狼2》是超級愛國英雄片,「中國藍波」加上「中國隊長」在特種部隊高手冷鋒身上合體。

 

冷鋒獨自深入非洲,捲入瘟疫蔓延中的第三世界國家軍事政變,劇情充滿「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情緒。

 

在中央政策全力鼓吹與民族情緒高漲的氣氛下,《戰狼2》創下近人民幣五十七億元、相當於新台幣二六六億元的票房,勇奪大陸電影票房史上的冠軍。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故事原型主角陸勇開設的針織品公司,電影上映後被擠爆。(圖/視覺中國)

 

白色巨塔嗜錢如命 「窮」成了無藥可醫的病

 

但今年的大賣片《我不是藥神》裡面則沒有英雄,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都在無奈中掙扎求活。主角程勇是一個油滑勢利,賣印度神油的小商人,一開始只為了自己多賺點錢,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逐漸展現自我救贖的反省,最終擴大對血癌病友的人性關懷,電影也不避諱中國現在醫院嗜錢如命的惡質文化,許多台詞說出老百姓心中的吶喊,「命就是錢」、「只有一種病無法醫:窮病」。

 

高速發展中的中國醫療體系,存在大量貪腐、資本掠奪、有錢才有醫生的灰色運作;病人必須先繳錢,才能獲得醫療,窮人只要患上大病,就可能傾家蕩產。中國的醫保無法做到台灣全民健保的水平,目前規定「各省市統籌」, 發達與不發達省分之間的差異很大,還有,醫保存在「保小病不保大病」的問題,保障量大、費用低的正常疾病,但是像血癌這樣機率低、藥費昂貴的尖端治療,不論哪一省的醫保都跟不上。

 

○六年,曾任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的鄭筱萸,遭舉報在審批藥品過程,浮濫批准偽劣假藥,用兒子與妻子名義收賄,引發當時總理溫家寶震怒,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徹查鄭筱萸的嚴重違法違紀問題,最後判處死刑。

 

鄭筱萸曾是中國藥界的頭號人物,從九四年到○五年主導大陸藥品審批生殺大權,出事之前還是中國藥學會理事長。藥廠、審批官員、醫院、醫生串聯起來的利益結構,牢不可破。

 

中國的醫生收入來源還沒有正常化,薪水極低,主要的收入來自病人的紅包、藥廠的回扣、手術費用的私人給付等,雖然各省市狀況分歧,大多數仍停留在台灣四十年前的狀況。

 

電影裡的主角藥格列衛,一直都在台灣的健保給付藥品清單裡,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以及急性轉化期(blast crisis)或加速期的患者,慢性患者每天四粒藥丸、二周一個療程,健保幫血癌病人付新台幣三·四萬元,情節裡沒錢就得等死的悲劇,台灣基本上不會發生。

 

不過,《我不是藥神》雖然從社會底層人民的角度,拍出了人性的關懷,卻仍然選擇了「仿冒」這條便宜的捷徑。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仿冒藥生產國,「仿冒」解決了印度、中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被政府遺忘的人民的需求,卻是全球藥界保護智慧財產權最大的漏洞。印度在七○年代訂定《專利許可法》,公開准許藥品仿製,九五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對於藥品等智慧財產權也沒有提供具體的保護,估計印度現在仿冒藥品,還不是法律定義下的學名藥,產值占整個印度製藥業的七成。

 

「仿冒」在這部票房冠軍片裡成了萬靈丹。其實,《我不是藥神》本身就到處存在仿冒抄襲的影子,除了演員高超的演技無法仿冒之外,整部電影到處都是模仿韓國電影的痕跡,電影鋪陳的情節與韓片《辯護人》警察部門迫害學生的情節若合符節。

 

電影製片人徐崢在一○年主演公路喜劇電影《人在囧途》爆紅,兩年後自立山頭拍《人再囧途之泰囧》暴紅,大賺人民幣十三億元的票房,卻被《人在囧途》原創一狀告進法院,且在一四年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抄襲敗訴。

 

我不是藥神

▲點圖放大

 

從韓、美抄到日本 凸顯中國「仿冒」特色

 

不過,徐崢顯然不在意抄襲的爭議,北京法院判他賠償人民幣五百萬元,只是《泰囧》十三億元票房的九年一毛。今年的《我不是藥神》,不避諱韓國電影的影子,劇情與美國《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雷同,最後還爆出宣傳海報直接抄襲日本漫畫《航海王》以及《我的英雄學院》,從韓國、美國、一路抄到日本,完全沒在避諱。

 

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說,電影是反映社會人心的鏡子,宣揚仿冒藥品救人命的電影,晉身票房冠軍,反映的正是「仿冒,還是硬道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價值觀。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延伸閱讀
天賦三部曲做對選擇, 綻放最佳天賦
天賦三部曲做對選擇, 綻放最佳天賦

2018-02-02

天賦二部曲 熱情+努力 讓天賦發光
天賦二部曲 熱情+努力 讓天賦發光

2018-01-08

專家觀點 解答關於天賦的6大疑問
專家觀點 解答關於天賦的6大疑問

2017-12-01

5大方法探索天賦 幫孩子找出天生優勢
5大方法探索天賦 幫孩子找出天生優勢

2017-12-01

市長林右昌頒獎給全市模範兒童,鼓勵小朋友們發掘自我天賦
市長林右昌頒獎給全市模範兒童,鼓勵小朋友們發掘自我天賦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