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冨樫義博的暢銷作品《獵人HUNTER×HUNTER》,雖然是一個虛構的世界觀,然而當中對於天賦及能力培養的敘述,卻相當能夠反映真實世界的情況。
特質絕多數都是與生俱來的,也可能是從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及磨練而成,能夠朝著愈接近自己性格的特質前進,就愈能事半功倍,也能愈快掌握到特質的精隨,反之,如果選擇了與自己調性不符的特質,或是愈分散特質的修練,就愈不容易強化個人影響力。
刻意的去學習不擅常的領域,除了必須仰賴大量的努力及忍耐外,最終的結果通常不會太理想,而且一個人本來具有的潛能,也可能因為練了不對的能力,從此跟著葬送掉。
補足弱項,不如強化強項
一般在求學階段,大考比的都是各科成績的加總,因此為了拿到更高的總分,無論是學校還是補習班老師,都會告訴我們應該從自己最弱的科目開始加強。
因為一個科目想從90分進步到95分,不但難度高,對於最後的總分幫助亦相對有限,反之如果原先只有50分的科目,就算不拿手,但只要願意投入時間準備,要拿到70分是相對的簡單,對總分的助益也更大。
上了大學後想要順利畢業,比的不是有幾個拿手的科目領域,而是所有的科目是否有拿到及格分,才能滿足畢業學分的要求。可以說,學校教育告訴我們的,是與其花時間在強項,不如補強自己的弱項,這會讓你在大考及畢業上更具優勢。
然而吊詭的是,在學校勉強Pass的學分,其實在離開學校後根本沒用,一門學識是一竅不通還是只懂皮毛,一樣都不能形成競爭力,反而進入了社會後,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通常都是像《獵人HUNTERHUNTER》中的優秀獵人一樣,很早就開始強化及涉獵某些領域的人。
天賦是用找的,不是用選的
與其改善弱點、補足弱項,不如找出優點、強化強項。因為一項技能或特質,懂皮毛跟完全不懂沒有什麼不同,而能夠有所作為者,通常都是能夠在某些領域發揮長才的人,這些長才通常是源自於過往的天賦、興趣、習慣或生活態度等。也許是寫作習慣,也許是外文興趣,也許是程式設計等等。
興趣及天賦很重要,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因此有時候會聽到一些家長分享的教育觀是…
「英文好才有國際觀,所以要培養孩子對外文的興趣。」
「常閱讀能培養知識,所以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學音樂的不會變壞,所以要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當中其實存在著一個嚴重的謬誤。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人們常犯的一個錯,是強迫自己對某事感興趣,其實不是你去選擇興趣,而是興趣選擇了你。」所謂的興趣及天賦,通常都是與生俱來的,可不能由老爸老媽指定,這是強迫不來的。
「獵人」與「獵物」最大的差別,在於「獵人」通常都是先了解了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後,主動去掌握目標及方向,再依照這個方向去強化核心能力,而「獵物」通常都是被動的被迫決定方向,最後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潛能。
讓自己像個「獵人」,不要像個「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