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做的事」剛好就是「對他人、社會有益的事」,那麼你的夢想就是工作。
聽起來好像差不多,其實差別可大著呢。假設你的孩子說:「我將來要當醫生!」這是很棒的夢想,請你務必稱讚他、支持他。但孩子跟別人說這個夢想時,卻有可能受到打壓,「那要很聰明才當得上耶!」「那很花錢喔。」有時甚至連父母都會說這種話。被否定多次後,孩子也許就會因此放棄。如果孩子想當醫生,首先你要向他確認:「為什麼你想成為醫生?」如果他的理由是「想要救人濟世」,那其實醫生並非唯一選擇。
醫療器具不是醫生做的,醫療直昇機、救護車、消防車、自動體外電擊器(A E D),全都不是醫生做的,但這些器具物品都能救人一命。聽人述說煩惱、開發健康食品、設計安全駕駛系統,都能夠達到救人的目的。「想當醫生」只有一條路可選,但「想救人」卻有無限多種選擇。在和孩子聊夢想時,不用考慮證照、學歷、資金、頭銜等問題,若能從「想做的事」來作討論,更能拓寬孩子的可能性。
現在要做出「創舉」比以前要簡單多了。
如果你有朋友說他想當歌手,大可鼓勵他嘗試看看,而且上網就能自己成立電視臺;如果有朋友想當漫畫家的話,也不妨鼓勵他,市面上不是也有許多出版電子書的管道嗎?這麼一來,人類一定能創造出「美夢必能成真」的世界。如果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又該怎麼辦呢?若你覺得自己沒有夢想,或是不知道該怎麼作抉擇,有可能是因為你把「夢想」和「工作」搞混了。夢想並不是職業,應該分開來看。
「夢想」是指你喜歡的事物,或是想做的事,數量不限,內容不拘。「我今天想吃咖哩」也是非常偉大的「夢想」。而工作的目的在於「幫助他人」,也就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數量不限,內容不拘,甚至不一定要有薪水。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該做的事都是無償的。「夢想」並不等於「工作」,但兩者都非常單純。而且,也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那麼,「夢想」能與「工作」結合嗎?答案是可以的。如果你「想做的事」剛好就是「對他人、社會有益的事」,那麼你的夢想就是工作。而且恭喜你,你真的很幸運。
這個道理是我從美國人身上學到的。
我曾到美國參觀一間太空船製作公司。在派對上自我介紹時,有人問我興趣是什麼,我回答:「我喜歡書。」聽到我這麼說後,那人一臉興奮地問道:「你是寫什麼樣的書?」我趕緊解釋,「我沒有寫書啦,為什麼這麼問?」他說:「用錢買來的東西只能說是服務,不能稱為興趣。真正的興趣是創造,有時還能成為賴以維生的工作。你既然喜歡書,何不自己寫寫看呢?」咦?是嗎?仔細想想也是。美國人口不過日本的二‧五倍,卻非常熱中於體育活動,光是職業棒球隊就高達兩百七十隊,其他像是籃球、美式足球的隊伍數量也相當驚人。而且相當熱中於提升安全性,不時提案新的指導方法、開發新型護具。
不只如此,他們還用各種器具進行陸上競賽,乘坐奇妙的機器在海上乘風破浪;又或是駕駛外型古怪的車,以超過一千公里的時速奔馳在沙漠中;還有一堆怪人用一堆怪道具在空中翱翔。怎麼想,都覺得他們的「人口」和「競技人口」不成比例。值得注目的是,這些比賽用具都不是用錢買來的,全由參賽者自己提案、親手製作而成。
換句話說,興趣能創造出新興職業。我小時候沒有登山車也沒有滑雪板,這兩個都是從個人手創興趣發展為產業的例子。於是我發現了一件事,日本人以為夢想和興趣都必須用「買的」,必須經由他人創造,再由自己付錢買單。所以日本人才這麼「缺錢」。但其實,夢想和興趣應該要由自己思考創造,那是用錢也買不到的。也因為如此,經驗、夥伴才顯得非常重要。若做得好,還有可能發展成賴以維生的工作。之後我重新思考讀書的意義,「讀書」,顧名思義,應該先閱「讀」再「書」寫,因此興起了自己寫寫看的念頭。一開始我不知道怎麼寫,還特地去請教出過書的人。大家都很熱心地幫助我,我的作品才因此誕生。我之所以能成功出書,是因為我從小就與書為伍。
當你很常做某件事時,該行為便會形成能力。因此,如果你有喜歡的事情,盡量去做就對了!不要懷疑,不要忍耐,不要克制。壓抑興趣沒有任何好處,小時候爸媽不准我買塑膠模型,我一直忍耐到長大,結果現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房間有一整面牆都是模型的盒子,跟模型店沒兩樣。不過,狂做模型也是有好處的,我鍛鍊出高超的製作技巧,甚至還開了一間塑膠模型教室。至今我仍對紙模型情有獨鍾,用紙就能摺出各種立體形狀,只要給我一張圖畫紙,我就能做出精密的鍬形蟲。其他像板狀的戰車、筒狀的火箭都非常簡單,要做動物也難不倒我。學做紙模型好處多多。高級轎車最初也不過是一塊鐵板,名牌包最初也只是一塊皮革布;任何漂亮的衣服,都得從紙張打版做起。只要學會摺紙技巧,做任何東西都難不倒你,當作興趣絕不吃虧。
●不忍耐,放手做,才能將興趣發揚光大。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植松努
出版:平安文化
書名:從玩紙飛機到上太空 夢想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