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整理起我的書櫃,把這些年來累積的書,好好重新分類檢視,把散落南北各地的書集中起來,攤的滿地都是。因為房間不大,比起以往,實在克制許多,但不知不覺的,書還是佔據了書桌、櫃子跟床邊。有作者、編者朋友送的書、有參加活動拿到的贈書、組讀書會買的書、還有自己見獵心喜忍不住扛回來的書,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六年前的自己,所看的書幾乎都在教科書裡打轉,從國小到高中頂多大學用書,儘管教的學生包含成人,但是教學的心態還是很制式。「教學不就是把我會的、我想教的都教給學生嗎?」那時還真這麼想,教學上會琢磨的就是技巧跟內容,想著如何講更多?如何教更多?一股腦地想要把自己會的傾囊相授,把想教的硬塞進學生的腦子,還覺得自己教挺好!
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從擴大生活領域之後開始有了轉變。我開始去思考要怎麼講給別人聽,會更有條理、更有邏輯?國際演講協會就成了我的首要選擇,透過擔任職務與演講,練習開口的膽量跟演講技術,在人人都是學習者也人人都是分享者的協會中,憑著豐富的教材,試著實作演練並結構化內容。當時間被限制,發現話不能多,而要直擊核心。
要講的,剔除雜質之後,才發現以往講了許多卻偏離重點、說了一堆卻沒達到溝通目的。從試著演講再回來書寫文章、調整思緒,打開部落格時期寫的文章,逐一刪掉贅字,從兩千多字刪到七百多字,幾乎整文打掉重練,這才發現盲點所在。當在固定圈子太久,會忘記讓自己換個姿勢角度,幸好我發現得還不晚。
練習說著說著,那溝通就是把話講清楚嗎?不,那僅停留在把想講的講出來,卻忽略了談話的對方。從敘說者轉為傾聽者角色時,才又發現,非語言的訊息老是被忽略,不管是聲音還是表情。發現不足,那就再繼續往外進修學習,這時澄意文創所開的聲音課落在我的眼裡,周震宇老師真不愧是聲音專家,聽著他從聲音中抽絲剝繭出來的細微,我開始學會觀察。
人的茫然來自於未知的恐懼,人的抗拒來自於不可掌握的命運,而學習卻是一個揭開迷惘、構築捷徑前往未來的重要橋樑。透過學習,我重新的認識自己,也讓角色轉換回學生的角度,調正心態在面對台上老師時,以往困惑不解的,找到了答案,以往堅持不改的固著,開始鬆動。人不是不會改變,而是沒找到改變的理由,認清了自己,自然改變。
回過神看看自己周遭的一堆書,改變在其中,時間證明了,書也成了證據。日子還長,人依舊在變,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像此時此刻的自己,發現,變了,變了個更好的自己。學習的道路漫長,很高興有書、有人陪,良書益友無處不在,總是挖著一個又一個的坑,等著我們繼續往下跳,好書,買否?好課,上否?
疊加起來的書、累加起來的課、多認識的人,讓世界大不同!路,就在這一個個的拐彎跳躍中,變得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