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賺錢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想清楚,他們需要多少錢,理由是什麼。家長也會反思自己擁有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人時能擁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多少錢才夠」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而不是根據別人擁有的東西或經驗為標準。
作者︰朗恩.利柏(Ron Lieber)
任何人都沒辦法做每一件想做的事,也沒辦法擁有每一個想要的東西,這都是家長必須經常提醒孩子的事。其中,根本問題在於:「多少錢才夠?」這也反映在每天的消費選擇上。而很多選擇,其實都是取捨後的決定。人生要活得好,就要做出很好的取捨。對成人來說,最基本也最糾結的取捨就是,現在少花一點,以後才能有更多錢。
多少才算足夠?我們應該做哪些取捨,才能擁有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以及足夠想要的東西,讓我們感受到最大的快樂?談到零用錢時,就得考慮儲蓄的問題。談到幫助孩子學習,讓他們得到最大效用與樂趣時,就得考慮到消費的問題。想要讓捐獻得到最大的好處,就得考慮影響力的問題。孩子開始賺錢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想清楚,他們需要多少錢,理由是什麼。家長也會反思自己擁有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人時能擁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多少錢才夠」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而不是根據別人擁有的東西或經驗為標準。
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和孩子一直談錢。我們優先注重的應該是智慧、善良、誠實與健康。在孩子和我們一起生活的20年左右,對於金錢以及我們財務選擇背後的價值觀,家長應該和孩子努力進行足夠的對話,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我們的經濟條件、我們的理由,以及我們如何做財務的決定。想到我們在孩子身上投資了那麼多,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資產應該是,和他們談我們花了什麼、存了什麼、捐了什麼,以及這麼做的理由。
我們家也是一樣。我們不知道,女兒長大後會成為舞蹈家還是銀行家,也沒辦法控制她以後能賺多少錢。但我們可以藉由誠實面對現在的用錢方式來影響她,不管未來她擁有什麼,會怎麼想,她應該都要知道如何存錢,也應該知道如何與何時要捨得花錢。她必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她自己對金錢的感覺,與其他想影響她的人擺布。這是親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比讓她準備入學考試或考駕照,都還要重要。
我們養兒育女的時間沒有很長,時間也稍縱即逝。但是這些對話的影響力,可以維持很久,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而這也是擁有一個成功、滿足的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朗恩.利柏(Ron Lieber)
《紐約時報》「Your Money」專欄作家,曾為《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reen Thumb」撰稿,也曾任職於《財星》(Fortune)與《快速企業》(Fast Company)等雜誌。出版過三本書,包含與別人合著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忙裡偷閒》(Taking Time Off)。現與妻女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經常到各地學校及社區發表有關教養、金錢與價值觀的演講。想了解更多資訊,請上網站ronlieber.com與他聯繫。
出版:天下文化
書名: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
作者︰朗恩.利柏(Ron Lieber)
《紐約時報》「Your Money」專欄作家,曾為《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reen Thumb」撰稿,也曾任職於《財星》(Fortune)與《快速企業》(Fast Company)等雜誌。出版過三本書,包含與別人合著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忙裡偷閒》(Taking Time Off)。現與妻女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經常到各地學校及社區發表有關教養、金錢與價值觀的演講。想了解更多資訊,請上網站ronlieber.com與他聯繫。
出版:天下文化
書名: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