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踏進大馬路旁的台西愛鄰辦事處,一樓十多坪的空間,坐滿了十幾位低年級生,一邊寫功課,還不時地偷偷交頭接耳;再走上二、三樓,每間教室也都坐滿了學生,負責人吳宏泰牧師望著略顯擁擠的空間,熱切地說:「等到旁邊的新教堂蓋好,學生就有更大空間了。」
吳宏泰說,台西是一個民風保守、底層勞動人口居多的地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來自新移民家庭,並且很多人是單親。」家有新移民母親者,不被婆婆、先生尊重,以至於孩子有樣學樣,在學校因為不懂得溝通,常有吵架甚至打架的情形。
在台西愛鄰的課輔班裡,特別強調生活常規,希望孩子能學習基本的禮貌,不過面對許多破碎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老師們也會用耐心和寬容引導他們。
在課輔班一周五天的陪伴下,孩子們和課輔老師建立起深厚的關係。
不只是課後輔導,每周三也有各種才藝課,讓小朋友嘗試多元發展。
寫出心中的話,取代沒人理解的表達方式
課輔班老師鍾麗湲說,曾有一個小女孩躲在桌子底下,不僅不寫功課,還發出噪音來干擾別人。後來她索性載著孩子騎車兜風,聊天中才發現,是因為小女孩想念離家多年的母親。鍾麗湲鼓勵她,只要想起媽媽,就用卡片、小紙條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等媽媽出現就可以交給她,如此一來,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寫功課和學習的意願也提高了。
在課輔班一周五天的陪伴下,很多孩子和課輔老師建立深厚的關係,「我們是一座橋樑,連結了學生與家庭、學校老師。」吳宏泰說,他會和學校老師保持聯絡,並在下課後探訪學生的家庭,與父母建立信任關係,十五年來走訪了七百多個家庭。一旦有學生蹺課,學校老師還會第一時間通知課輔班,請他們協尋。
從學生到家庭,吳宏泰及團隊關懷的觸角擴大,許多家長的生命也因此得到改變,甚至從被幫助者,成為課輔班老師的一員。來自越南的如珍婷,兩個女兒在小學時參加課輔班,後來丈夫車禍過世,在吳宏泰妻子黃雪嬌的陪伴下,漸漸走出喪偶之痛,現在的如珍婷,除了接送課輔學生,每天也會到不同的新移民家庭去拜訪、建立關係。
「雪嬌師母就像是我在台灣的媽媽一樣,每天關心我,為我禱告。」雖然黃雪嬌已在兩年前因病過世,但如珍婷想起師母教她中文、煮菜、解決孩子教養問題的時光,心中滿是感恩。
出生台中的吳宏泰來到台西十五年,看見當地家庭、幫派、毒品等問題在年輕世代不斷重演,曾經灰心,但也深感惟有幫助學生找到夢想,才有機會擁有正向的未來。每一年暑假,吳宏泰會帶著學生到其他偏鄉舉辦營隊,服務當地孩童。他強調,學生可以藉此停止看自己的不足、學習分享,「是很好的生命成長機會。」
如今,已經有好幾位由台西愛鄰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擁有烹飪、幼教、英文等專業證照,再回鄉來陪伴年輕的弟弟妹妹,「返鄉的青年,是台西的希望」,吳宏泰說。十五年來,雖然台西的社經環境並未好轉,但因著這群願意逆流勇進的老師,在永不放棄的信念中,用愛種下種子,才能不斷結出下一代希望的果實。
台西的祕密基地
教室:台西靈糧之家
學生:37位
老師:5位
特色:青壯年人口外流,毒品、未婚生子、犯罪問題嚴重;課輔班學生有三分之二是新住民的子女,經濟與人際關係相對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