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朋友,比教大學生還難。」從台北到嘉義東石,水利專家林碧亮放下大學系主任的身分,四年多前到東石進行國土復育工作,卻意外讓他和吳念真成立的快樂學習協會連上線,成為陪伴無數弱勢學童的「阿亮老師」。
從台北到東石,對林碧亮來說,是人生意外的轉折。
他想做:陪伴遊蕩的小孩,拉一個是 一個
二○○八年,他放下在明新科技大學環資系的安穩教職,進入神學院就讀,隔年八八風災,他到受災的東石鄉研究地層下陷和水患的問題;在走訪鄉里期間,他看見當地許多弱勢家庭、貧瘠的生活環境,心中不斷思考能為東石做點什麼,於是決定長住東石。
○九年,他帶著妻小搬到東石,除了在教會傳道,也曾承辦鰲鼓溼地的生態導覽計畫長達兩年,一四年才交給台北鳥會接手。
「剛開始來到東石,街坊鄰居充滿戒心,想說這個台北來的博士,到底有什麼企圖?」林碧亮說,發起課後輔導的契機,來自於一二年的一個傍晚,他看見學生下課後在外遊蕩,一問之下發現他們都沒寫功課,於是就邀來教會寫功課,從一個、兩個孩子開始做起,漸漸的,有越來越多學生加入。
課輔班的第一筆資助,來自於天主教露德協會的十萬元奉獻,當經費即將斷炊之餘,透過朋友介紹,博幼基金會願意提供師資的訓練,同時金主也出現了。「當時只聽到有人願意出錢,沒想到,來的人竟是吳念真導演和簡志忠董事長!」林碧亮的太太林素每回想當時的驚訝。
就這樣,一二年九月,東石成為全台第一個「孩子的祕密基地」據點,鄰近的三所學校與東石愛鄰協會合作,每星期有五天在課後教導學生英文及數學,兩年多下來,學生數保持在四十人上下。
「這裡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教育,而是長時間陪伴!」林碧亮觀察,新移民女性大量聚集的東石,其實也代表著這裡的男性是較弱勢的族群。他們往往不懂得珍惜透過仲介娶來的外籍妻子,不僅將養家的重任交給妻子,也常有家暴、離婚,婆媳關係不佳等問題。當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下長大,內心常有許多傷害和壓抑。
東石隔代教養的情況普遍,時常可見祖父母一手打點孩童的生活起居。
他想說:我們在這裡,就有改變的契機
有些家長也不一定都能以感恩心態看待課輔班,曾有一位家長衝進教室,只因為老師泡熱奶茶給學生喝,晚了十分鐘下課,就放話不讓孩子來。林碧亮嘆道,最後關係破裂,受傷最深的,是孩子。
也因此,林碧亮認為,在偏鄉不能只做教育,也要關心家庭,提供才藝、品格教導,才能帶動學生對學習的動力。「在課輔之餘也開辦品格課程,教導孩子要愛自己、尊重自己,才有力量祝福別人。」
最忙的時期,林碧亮同時身兼三職,要負責教會事務、又要做國土復育、課輔,留下大兒子在台北獨自求學,心中也時常覺得虧欠。不過「上帝的工作很奇妙,常常我們以為自己在付出,結果得到最多的卻是自己。」
同時在祕密基地擔任行政的林素每,形容自己的急性子,和先生是強烈對比。「他是會去慢慢思考解決方法,不輕易放棄的人。」也因此,在面對學生的頑皮時,比較不會情緒化;盡力了,也會學習承認人的有限。課輔團隊中最資深的麗娟老師形容,「阿亮總是笑容滿面,在學生中是最有人氣的老師。」
「一片往下沉淪當中,我們就要成為燈塔,一片黑暗中,發出一點點光就不得了!」回首課輔班開辦三年,雖然各種學生、家庭狀況不斷,但也陪伴很多小孩走出黑暗,展露笑容。放下台北的繁華和穩定生活,對林碧亮來說,在東石的一切,更有意義,因為「我們在這裡,就有改變的契機!」
林碧亮 (首圖右一)
出生:1966年
現職:東石愛鄰協會幹事、東石靈糧福音中心傳道
經歷:明新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系主任、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專案研究員
學歷: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博士、靈糧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