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突破困局》大學喪失競爭力 搶救高教產業不能等 鬆綁管理,鼓勵多元創新

突破困局》大學喪失競爭力 搶救高教產業不能等 鬆綁管理,鼓勵多元創新

郭淑媛

教育

攝影/吳東岳

946期

2015-02-05 12:25

台灣高等教育逐漸喪失國際競爭力,該怎麼解決?《今周刊》訪問多位大學領導階層與專家,大家的共同心聲是「鬆綁」,鬆綁對大學的管理,鼓勵多元發展特色。

用一套規則來統一管理,導致大學失去活力與效能,「教育部大學」已經不合時宜。

只要確保教學品質,其他包括學制變革、院系所學位學程調整、教授聘任、招生名額、財務運用、產學合作模式等,都應在法規上鬆綁,行政上給予彈性空間,減少管制,讓大學創新,「才能攪動這一攤死水。」某國立大學校長說。

當然,實務上不可能做到一下子完全鬆綁,該如何循序漸進?以下是幾個關鍵。

 

解方1.採「公教分離」 依表現彈性給薪


攸關大學競爭力的師資問題,應以「公教分離」來解套,這是因為,公立大學老師薪水比照公務員的機制管理,毫無彈性,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優秀人才,若能讓大學老師跳脫公務員身分,依表現彈性給薪,才有攬才留才條件。

倡議公教分離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政雄即指出,國立大學競爭力無法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好的老師進不來,壞的老師出不去,若能公教分離,讓大學老師每年有考評,表現差的不予續聘等,才可以汰劣擇優。

以香港大學為例,一九九六年起打破終身聘任制,新加入教職員均改為合約制,定期根據學術表現決定續約與否。二○○三年起,香港的大學教授薪資與管理制度,已和公務員脫鉤,完全看表現決定去留,這是近年來香港的大學競爭力提升,已有四所躋身世界百大原因之一。

 

解方2.教育部應放手 發展特色大學


要拉近產學距離,解決學用落差問題,教育部應放手,給予大學彈性空間去發展特色,有研究能量的大學,著重發展研究;有產學能量的大學,可強化學術與市場結合,培育市場所需人才,朝向專業化大學發展;而後段班大學則應鼓勵轉型或退場回五專、技職,重新出發。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聯合中心主任杜本麟分享澳洲經驗,值得借鏡,他說,澳洲八成是公立學校,但並非都是全科大學,較晚成立的大學都會發展特色,像塔大因距離南極近,故南極與海洋研究特別好,政府也撥錢進來。

目前台灣已有部分學校發展成特色大學,其中實踐大學的設計學院還被評選為全球前三十強設計校院,校長陳振貴表示,即使是普通大學也可發展技職,實踐大學是將特色大學專業化。

陳振貴並指出,台灣高等教育目前少了一個緩衝的學制,美國有社區學院,台灣的五專與二專萎縮掉,很可惜,對專技人才培育是不利的。有「科技創新教父」之稱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指出,業界常說可以動手做事的工程師不足,正好就是技職工專體系應該培養的人才,五專五年是最好的訓練,台灣應該思考恢復技職體系。

杜本麟並指出,澳洲與新加坡相當重視教授除了研究,也要與業界密切合作,研究導向的大學不一定會與業界脫節,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為維持競爭力,可以與學校做結合,學校可以是業界R&D的一部分,對雙方來說都是互利;大學也鼓勵科研成果要商品化或公司化,讓研究成果為社會謀更多福祉,又可以創造額外收入。

在不背離教育初衷下,教育部應開放大學開辦衍生企業甚至校辦企業,目前台大雖力推創新創業,但學生創業成果,學校無法介入經營,雖解決學用落差問題,但無法替學校帶來附加效益,相當可惜。

 

解方3.放寬私校管制 從學雜費開始


經費多寡,決定教育市場的競爭力,美國大多數頂尖大學是私立,這是因為學費自由化,校務基金自籌,政府放手不介入;反觀台灣,教育部對私大的補貼平均占學校收入一成一,從幾千萬元到一、二億元不等,但因為補助私立大學要看績效指標,而大學評鑑很多指標把私校限制住,反而妨礙私校發展特色,有些私立大學校長就私下表示,寧願不要補助,想要自己發展。

因此,教育部應優先鬆綁對私立大學的管制,並從鬆綁學雜費開始做起。目前所有大學的學雜費受到管制,而私立大學學雜費占所有收入六成六,造成部分私立大學財務困難,教學設備與市場需求差距很大,教學品質毫無競爭力,政府可以將原本要補助私大的經費改為補助弱勢學生,放手讓私大自由發展,私大競爭力就出來了,這也可以刺激公立大學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點擊圖片放大

 

提供獎學金給弱勢生 避免助長M型化社會


在歐陸以外的先進國家中,台灣學雜費最便宜。公立大學一年平均五萬八千元,占GDP一一.三一%,遠低於美國、香港、韓國、日本、英國,私立大學平均近十一萬元,占GDP二一.一八%,也遠低於美、日、韓、英等國,但台灣的賦稅負擔率只有二○%,同樣遠低於英、美、日、韓等國;也就是說,台灣人繳的稅比英、美、日、韓等國少,負擔的大學學雜費也比這些國家少,造成政府財政沉重的負擔。

再加上,高密度的大學數量分食有限的資源,使得高教經費稀薄化,教育部若不再管私大,鬆綁私大學雜費,讓私大校務基金自籌,私大發展自然會與產業連結,發展產學合作,學用落差情況會降低;而學校也得接受市場機制檢驗,自負盈虧,順勢造成自然淘汰。

著有《大學倒了沒》的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即指出:未來幾年少子化衝擊之下,存活的大學都屬績優,公私立學費都應可以調漲一倍,目前實踐大學一學期的學雜費約四萬多元,等於是美國南加大一個學分(約一千四百美元)的費用,這怎麼競爭?

在私大鬆綁的同時,公立大學也應可適度調漲,目前公立大學學雜費收入占總收入一成八,若能適度鬆綁,讓學校有較多經費聘請優秀老師,並改善教學設備,也可提高國際競爭力。

鬆綁學雜費也可以避免低價格造成超額需求,吸引一些原本不適合或不需要讀大學或研究所的學生來讀,造成資源浪費。

事實上,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各大學學雜費調漲幅度有限;惟教育是讓貧窮家庭翻身的機會,在學雜費調漲的同時,也大量提供獎學金給弱勢學生,就可避免助長M型化社會的發展。

搶救台灣高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就從解構「教育部大學」做起,台灣,不能再遲疑了。

 

制度鬆綁搶救,高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台灣,不能再遲疑。(攝影/蔡世豪)

延伸閱讀

新南向學生慘變廉價移工》教育部衝招生量的短線思維,救不了台灣高教困境
新南向學生慘變廉價移工》教育部衝招生量的短線思維,救不了台灣高教困境

2019-08-06

留不住台師、學生出走!這個關鍵危機夾殺台灣高教競爭力
留不住台師、學生出走!這個關鍵危機夾殺台灣高教競爭力

2018-07-11

全球高教搶人潮  台灣人才庫亮紅燈
全球高教搶人潮 台灣人才庫亮紅燈

2018-05-31

台灣高教出了什麼問題    讓家長花大錢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台灣高教出了什麼問題 讓家長花大錢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2018-04-03

高教亂象》還有未爆彈  17所大學學士班註冊率低於六成  私校退場喊假的  三任教育部長承諾全跳票
高教亂象》還有未爆彈 17所大學學士班註冊率低於六成 私校退場喊假的 三任教育部長承諾全跳票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