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外語能力,在中國就學不好嗎?除了學校教的英語外,還有很多補習平臺可以提供輔助,不是嗎?」丹尼爾根據這幾年的觀察發現,許多華人的英語能力其實很好,文法標準,詞彙豐富,就連發音也十分道地;可是東西方的溝通還是時常產生誤解,到底是什麼讓溝通產生了誤差?
丹尼爾在過去十年致力研究跨文化交流與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一次他問一位來自北京女孩的安芝,「國外的經驗到底為她增加了什麼樣的競爭力?」
待過美國、加拿大、香港的安芝想了一下回答:「我想是外語溝通能力和教育方式,讓孩子更能發揮想像力。」
「如果只是外語能力,在中國就學不好嗎?除了學校教的英語外,還有很多補習平臺可以提供輔助,不是嗎?」丹尼爾根據這幾年的觀察發現,許多華人的英語能力其實很好,文法標準,詞彙豐富,就連發音也十分道地;可是東西方的溝通還是時常產生誤解,到底是什麼讓溝通產生了誤差?
他認為,語言的形成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文化累積,如果單純「懂」一個語言,並不代表能夠流暢的與當地人溝通。畢竟除了說出來的話,溝通時的神態,如手勢、眼神、語氣,甚至連文化背景都決定了一句話隱含的深意。
好比說,在丹尼爾居住的社區出入口有個厚重的鐵門,他每次離開都習慣先推開鐵門,讓後面的人通過。有一次他照例推開鐵門讓身後的人先行進出,可是沒想到一位北京老大爺卻對他說:「你真是個活雷鋒!」
「Fire, Thunder and Wind? (火,雷,風)……what? 」丹尼爾聽得一頭霧水,只能對這位北京在地的老大爺呵呵傻笑。很顯然的,他並不明白「活雷鋒」的意思。
別說,丹尼爾這個中文能力不錯的老外聽不懂,我想很多不瞭解大陸文化的台灣人也不知道什麼是「活雷鋒」,甚至可能跟白蛇傳的「雷峰塔」搞混。但菲利普跟我一樣小時候曾在中國求學過,清楚知道《雷鋒》是個人,是中國共產黨塑造出來的好人好事代表,熱心形象深入民間,現在甚至成為了人間溫情的代表人物。丹尼爾能被拿來和雷鋒相提並論,代表老大爺對他的舉動萬分推崇!
其實,很多時候因為文化差異,讓東西交流常有落差,一句「yes」可能對外國人或者對華人來說,表達的含義也有所不同,一句「yes」對可能有時候代表的是「同意」,有時候也有可能只是「瞭解」。
可是台灣外文教育所著重的「聽說讀寫」,多半只要求記單字、背文法,很少關注對方的風土民情,導致常有孩子在跟外國人溝通的時候產生落差,產生進而怯場的後遺症;更有很多人在國外待過,回台後英文溝通能力卻沒什麼長進,這到底是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很多人出國後依然選擇待在華人圈,很少學習或瞭解異國風俗民情吧。太多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可是要知道月總有陰晴圓缺,而且圓的時候也不過就兩天。出國從來不是學習語言的萬靈丹。與其出國學英語,不如多學學當地的文化、歷史、人文吧。
BY:冒牌生
-----
您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到我的粉絲團【冒牌生驚點語錄】按個讚,給我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