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女兒的上床時間是九點,現在或許晚一些。九點上床是我的原則,彈性空間在於她回到家之後到上床前的這段時間。她可以自己靈活的安排,先洗澡、再吃飯、玩玩具、看電視、寫功課,然後隔一天是完全不同的順序。這是訓練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就像安排的不恰當,九點沒寫完功課,還是要去睡覺,因為我的原則就在那裡。
之前女兒的上床時間是九點,現在或許晚一些。九點上床是我的原則,彈性空間在於她回到家之後到上床前的這段時間。她可以自己靈活的安排,先洗澡、再吃飯、玩玩具、看電視、寫功課,然後隔一天是完全不同的順序。這是訓練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就像安排的不恰當,九點沒寫完功課,還是要去睡覺,因為我的原則就在那裡。沒寫完的責任,自己要承擔,隔天回家之後她自己就會先把功課做完,再去安排別的事情。父母凡事都安排的太好,光有原則沒有給孩子自我學習的彈性空間,其實並不高明。
和孩子一起做菜,我的原則在告訴孩子我們使用的材料有哪些,例如糖醋醬,可能有糖、醬油、番茄醬、水等等。這時候的彈性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試著做出自己的糖醋醬的味道。幾大匙、幾小匙、幾C.C.這個時候都不重要,味覺的啟動和感受,可以讓十個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獨特性。想想自己吃過這麼多家不同的菜館,應該沒有相同的兩家吃起來是一樣的味道吧!因為每個廚師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這樣的獨特性不會是規定出來的。這中間一定經過很多彈性的調整,最後成為自己餐廳的味道。
下個月自己的第一本書《跟孩子一起做菜-Amamda的膳生活》即將上市,而這樣的想法也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我的書提供的點子大於食譜的意義,很多東西可以改變,然後變成自己的東西。食譜不應該是鎖住大家的想法,更多應該是激發個人的潛在能力才是。不會做,剛開始照著做,接下來應該要是試著改變,試著讓東西有著屬於自己的味道。
我的小廚師們一直都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習,所以書的最後一個部份我留給他們。算是一場小小的書面發表會吧!從食譜的設計、食材的採買、備料到完成成品,這些都要自己來。我的原則在於看著他們不要受傷,而他們的所有想法就是我的彈性。
如何在有限的場地發揮團隊的合作,每個人找到自己工作的一角,開始備料的工作。誰要先用哪種烹調工具?誰可以幫忙技巧比較沒那麼成熟的孩子?誰又可以先幫忙整理桌面?這些都是他們自己有默契的安排。一直到做完菜,要使用什麼樣的顏色及形狀的盤子、擺盤要如何擺?盤飾要搭什麼?這些都不在我的原則內。如果擺的不好呢?什麼樣叫做不好?其實孩子們自己會知道。這樣的訓練其實來自於平常生活周遭的美學供應,建築物、畫、音樂、時裝等等,看似跟做菜不相關的東西,其實也是基礎的一種。
大人常常都很有原則,但是忘了彈性。這兩種之間的平衡,卻可以造就孩子更大的學習空間及視野。
小小的彈性空間,壯大了孩子的眼界。
六年級的孩子,完全表達出對食物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