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錢,先問自己十大問題,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從記憶裡去回想,如果想不到,或是記憶已不太完整,那麼你想給下一代什麼樣的金錢觀,儲蓄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以《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書獲得許多父母認同與迴響的蔡穎卿,曾經在部落格〈富不在錢-與孩子談金錢用度〉一文中提到:「我發現使孩子對金錢的力量產生盲目崇拜的可能不是環境,而是家庭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期許一個孩子由會念書到會賺錢(不會念書但很會賺錢也是另一種被接受的好榜樣)。父母詮釋財富的意義會根植在孩子的腦中。」
于美人的媽媽:沒錢就過沒錢日子
一向是以幽默風趣、精準主持風格著稱的于美人,就曾經坦言,她的金錢觀就是來自母親的影響。
1歲就沒有父親,經濟窘迫,一家人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搬家,讓于美人一度對「家」的概念產生疑惑。當時,媽媽是這樣告訴她的:「媽在哪,家就在哪!」這是回答也是承諾,再怎麼困難,23歲就守寡的于媽媽,辛苦地撐起了一個家。
有一次,于媽媽的朋友來家裡借錢,于媽媽手上一時也沒錢,於是她開口向房東借,「房東先生,不好意思,我朋友臨時需要500元,可不可以先跟你借一下,等一下我再還你?」第一次,房東繃著臉,沒有理她,于媽媽就客氣地再問了一次:「房東先生,可以嗎?」「不可以!」這回答當場讓于媽媽覺得被羞辱了,發誓從此之後絕不向任何人借錢。
所以,當于美人念大學時辦了就學貸款,于媽媽就一直催她還清。有一次于美人告訴媽媽,有人說可以不用還,讓它變成銀行呆帳,于媽媽一聽大聲喊:「你不要臉!人家不收你利息已經要很感激了,你竟然還想賴帳!」于美人說自己當時被罵得跟豬頭沒兩樣,馬上打消那個念頭,「這就是母親給我價值觀上的影響。」
「我媽是個很踏實的人,她曾經跟我說,她有位朋友『有錢也去曼都洗頭,沒錢也去曼都洗頭』,可是她不會這樣。」于媽媽總說,沒錢就過沒錢的日子,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她覺得只要不欠錢,日子就很好過。
在于媽媽身上,于美人確實得到了很棒的人生禮物-「不要欠錢,也不要向別人借錢,人要有志氣!」也因為于媽媽的教誨,讓于美人即使身處五光十色的電視圈,物質欲望還是很低,更讓她之後的人生,堅持老老實實、絕對不占任何人的便宜。
反觀現在家庭富裕的父母,縱使了解匱乏是追求財富的原動力,卻很難讓孩子回到匱乏的年代。台灣有些經濟條件較佳的父母喜歡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卻只給孩子三樣必備的東西,也就是信用卡、手機與跑車,讓子女毫無節制地花費,完全不知父母賺錢的辛苦。這雖然是父母基於疼愛,給予孩子很好的生活環境,卻也不知不覺的害到孩子。
香港首富李嘉誠:疼愛不是靠金錢
教子成功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為了防範「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他提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當朋友幫兒子買敞篷車時,他則只幫兩個兒子買單車,後來因為有一次看到一位年輕人騎著單車在汽車群中穿梭,險象環生,睜大眼睛一看發現是自己的兒子之後,才終於買了一輛堅固、但卻不是最新款的車子給他。
「是否疼愛,不是靠金錢或物質去衡量。」李嘉誠對媒體說,兒子在外地念書時,他幫兩人各開了兩個戶頭,一個他們絕不能動用,但已準備足夠他們完成博士課程的費用。至於另一個戶頭的金錢,動用前必須事先跟他報告。在這樣消費至上、誘惑五光十色的年代裡,父母必須懂得教孩子節制,灌輸孩子日常生活的價值觀。而這一點一滴的教育,家庭可以說是影響最深的地方。
不是沒魚吃是會不會釣魚?
當然, 不是一味的追求節儉,才是最好的金錢觀。英語補教名師徐薇,在補教界超過十多年經驗,看到很多父母以為只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才藝班,自己就沒有養育責任。其實,物質需求仍在其次,倚賴學校教育的時代不再,家長實在應多花時間,在金錢無法衡量的家庭教育上。
每年暑假,徐薇都會將兒子送到美國參加夏令營。她已經砸下好幾百萬元請家教、讓兒子遊學。這樣「肯花錢」除了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及期許之外,其實也深受徐薇父親的影響。徐薇提到,「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並不穩定,但爸爸常帶家人出國,為的就是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知道,學習英文的重要。」
傳承父親培育孩子的方式,徐薇也極力擴展兒子的視野,讓他具備語言能力和國際觀。眼前父母面臨的難題,已不是擔心孩子「沒魚吃」,更深層的,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釣魚,並學好教科書裡所教的「待人處世」道理。
可見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面對金錢的態度,其實深深影響著孩子如何看待金錢。因此,父母不只有責任要避免你的財富毀於孩子的手上,更有責任要以你的財富灌輸孩子正確的金錢習慣,最後才能驕傲的喊出:「我家沒有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