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又緩緩吹起,南國的溫度隨著鳳凰木紅花綻開漸漸溫暖,猶記得女兒第一天上小學也是個溫暖的天氣,氣溫是炎熱的,但內心卻是冷熱交織,心裡高興著她們終於邁向長大之路,又擔憂著進入陌生環境的她們是否適應?會和幼稚園時期一樣哭哭啼啼焦慮一整年?
中午放學時間,我心裡七上八下的,不知她們這半天過得如何?遠遠地,女兒像個淘氣的小兔子活蹦亂跳,看起來十分輕鬆,我鬆了一口氣。那天開始,兩個女兒都很開心上學,沒有分離焦懼,上小學這件事真的是成長的一大步。
女兒上幼稚園時,就沒有上小學如此順利,只上幼稚園一年的她們,不太能適應陌生環境,上學對她們與我們來說真是折騰,她們承受著與父母的分離,得自己調整和爸爸媽媽相依為命、緊密相連的關係,我們也得吸收孩子給予的憂傷情緒,還得為自己「放不開孩子」的情懷做些割捨。
或許很多孩子注意力一轉移,悲傷情緒就離去,但我的女兒卻不是如此,她們把難過悶在心中,透過塗畫想念爸爸媽媽,有時太過傷心會跑到隔壁班找姊姊(妹妹)擁抱,有時會想像自己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訴諸思念情懷⋯⋯,每回想起這些畫面,就覺得當時小小的她們,獨自面對分離是一件多麼沉重的事。
上幼稚園
天天上演分離焦慮
天天上演分離焦慮
女兒上幼稚園時,就沒有上小學如此順利,只上幼稚園一年的她們,不太能適應陌生環境,上學對她們與我們來說真是折騰,她們承受著與父母的分離,得自己調整和爸爸媽媽相依為命、緊密相連的關係,我們也得吸收孩子給予的憂傷情緒,還得為自己「放不開孩子」的情懷做些割捨。
每日的離情依依讓我們都很傷心,學校老師以及其他家長總是告訴我們:「等你們離開後就會沒事的。」
或許很多孩子注意力一轉移,悲傷情緒就離去,但我的女兒卻不是如此,她們把難過悶在心中,透過塗畫想念爸爸媽媽,有時太過傷心會跑到隔壁班找姊姊(妹妹)擁抱,有時會想像自己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訴諸思念情懷⋯⋯,每回想起這些畫面,就覺得當時小小的她們,獨自面對分離是一件多麼沉重的事。
給她們愛的抱抱
上學表示長大了
所以我從不在孩子沒有準備好「分離」的勇氣時,輕易拋下她們,我和先生不厭其煩地開著車繞遠路進學校,為的就是讓孩子有足夠的心面對學校,我們在她們身邊留下照片、平安符、愛的擁抱,並告訴她們上學代表著自己長大變厲害了,不再是小寶寶了。
而她們也自己發明「吃愛」的分離儀式,讓自己有飽足的愛應付一整天的校園生活。就這樣,她們的分離焦懼在哭泣中慢慢減緩了,到了幼稚園下半年,她們已經可以輕鬆地出門,並大方地丟下祝福語:「媽媽,祝妳在家裡快樂。」我與先生的「安全感保證學」終於可以及格過關了!
也許因為如此,她們上了小學後,顯得格外獨立,她們知道爸爸媽媽雖不在身邊,但精神支持永遠在她們心中。
小學作業更多
孩子辛苦媽媽更累
進入小學後,有更多的挑戰等著孩子。
女兒沒有上安親班,我就像是她們的安親班老師,每天下課後,女兒帶著厚重的書包回家,聯絡簿上記載著今日要做的功課,那些必須處理的功課真是五花八門,過度飽和地令人驚訝!往好的方向想,密集學習似乎與學習效率成正比,但反面想,還真是壓縮孩子的美好童年。
我以自身的童年經驗與目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相比,當時的我快樂、自在多了!還記得從前放學後的下午,我很快就能寫完功課,然後自己玩,並且有多餘的時間做家事,可以用很長的時間去撿木柴、堆木柴積木、燒熱水,漁村家庭的生活真的很愜意,那段時光是我印象很深刻的童年歲月,也是影響我最重要的時光。
當我發現孩子在下課後,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做功課時,心中就覺得有些納悶,真的有必要寫這麼多功課嗎?當我苦思這問題時,又發現周遭朋友的孩子們的功課比我的孩子還多,這些家庭有的在北部,有的在南部(如果孩子課後在安親班,那麼安親班又會給額外的功課),好像全部的教育方針都是一致性的「豐富、飽和、統統都給你」。
很明顯的,現在的教育比起從前給小學生更多元的學習資訊,只是我還是覺得實在太過飽和,因為「空白時間」也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
陪孩子一起到戶外運動、念故事書
既然無法改變現今的教育生態,但起碼可以和孩子一起調整自己的步調,好讓自己有更多力氣面對這飽和的學習環境。
我鼓勵孩子運動,也盡可能和孩子一起運動,這不但能培養孩子運動的興趣及規律性,更是一段健康的親子共處時間,最重要的是,運動也是遠離壓力的好方法呢。
健康的身體比任何才華才藝都重要,強健的身體更是任何學習活動最基本的條件,所以我要孩子寫完功課後,趕緊起身一起到戶外走走、運動一下。
我要求孩子得學習做家事,因為生活能力比起學科能力更用得長遠、用得廣泛,做家事能讓孩子有踏實的生活概念;做家事能讓孩子有「家」的向心力,因為家是大家共同維持的,我常常告訴女兒:「家是我們四個人的,要一起愛惜、一起照顧。」當她們整理家裡時,我也一起整理家務,親子一起做才能說服孩子做家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我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開始認識字以後,她們得完全靠自己讀多字圖書,她們有時專注於文字,有時喜愛繪本,不管哪一種,只要喜愛閱讀都是值得鼓勵的。
而我依舊像過去一樣,會找個固定時間,念一本書給女兒聽,那已不需像學齡前那樣得說得精彩萬分,只要陪著孩子念一則故事這樣就很足夠,因為這段親子共讀不再是為了增長見聞或是增加字彙為主,而是以「陪伴」為核心的親子時光。
我一直很在乎女兒這些漸漸消逝的童年時光,因為這一段時光的陪伴是未來她們面對人生,所有能量的來源之處,不管未來她們進入國中、高中、大學或是陌生的環境,我想,她們都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