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曾志朗回家陪伴生病的母親,晚上媽媽看電視時,喜歡閱讀的曾志朗就在一旁讀書,有一天,曾志朗的母親忽然告訴他,她很喜歡曾志朗看書的樣子:表情豐富,有喜有悲,彷彿整個人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他的母親還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識字,否則就可以看許多有趣的書、知道一些不一樣的事物了。那一瞬間曾志朗驚覺:「原來我有了一項我母親非常嚮往但無法擁有的能力。」
洪蘭:創造力的
根本在閱讀!
閱讀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相伴一生的禮物。研究發現,閱讀增加腦神經連接的密度,活化神經迴路,提高聯想力與創造力。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就說:「創造力的根本在閱讀!」在看似靜態的閱讀過程中,大腦不斷地接受刺激、吸收知識,為創造力與想像力累積豐富的素材。
諾貝爾獎得主、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中學時就愛看偉人傳記與俄國小說,也因為偉人傳記的影響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服務人群的科學家。曾有學生問他:「你那麼愛看小說,投身文學與科學曾同時出現在你的抉擇中嗎?」李遠哲說他從未動搖過研究科學的決心,「因為科學不會脫離人文」,兩者是相通的,都需要想像力與創造力。
知名作家蘇偉貞小時候家裡開租書店,這個「租書店的女兒」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看小說,在家裡一櫃又一櫃的書架包圍中,年紀輕輕就把通俗言情小說的基本公式摸得滾瓜爛熟。進了中學之後她在學校圖書館繼續讀小說,張愛玲、朱西甯、蘇雪林、白先勇⋯⋯在她的眼前揭開了一座全新的書架,蘇偉貞於是明白了通俗小說和純文學的差別。
十多年後她拿下了聯合報的中篇小說獎,兒時通俗閱讀的啟蒙帶著她踏上了文學之路,累積出自己的風格,在文壇上闖出一片天。
閱讀開啟人生不同的可能性,為了將閱讀習慣向下札根,這些年來洪蘭與曾志朗到台灣各地的中小學演講,推廣閱讀,向家長宣導閱讀的重要,鼓勵「親子共讀」增進良性互動。而研究也發現,經常聽父母朗讀、說故事的小朋友,腦部造影顯得豐富多了。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注意到閱讀的重要,積極為孩子買書、借書,陪孩子一起讀書,要讓他們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當了媽媽的藝人徐曉晰就常到圖書館借童書,她的包包裡隨時放著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借閱證與家庭圖書證,一借就是30本,每天睡前念一本故事書,成了她與孩子共同的生活習慣。
方念華:鼓勵小孩去
圖書館借書,每天看30分鐘。
圖書館借書,每天看30分鐘。
知名主播方念華有位當校長的外公,方念華和姊姊小時候就會趁年度書展時,抱一堆書回家,從小也跟著媽媽讀了很多名人傳記,愛書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對於兩個小孩,她也培養他們的讀書習慣,一周至少三到四天,每天讀書30分鐘,讓孩子不會一打開書本,就有為考試而讀書的負面情緒。
「以前我帶小孩去書店買很多書,他們回家卻不一定會閱讀,因為反正書永遠在那裡。現在我鼓勵小孩去圖書館借書,因為有還書的期限,就逼自己要趕快看完。」很多人以「忙」當作藉口,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永遠不會沒時間」,因此父母親如果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讓他們愛上閱讀,將是給他們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
而要助孩子一臂之力,讓他們愛上閱讀,「親子共讀」是個不錯的開始。《教出閱讀力》、《培養Super小讀者》的作者柯華葳建議,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向孩子宣布:「讀書時間到了!」由形成儀式開始建立閱讀習慣,可以先由念故事開始,慢慢讓孩子一起加入說故事、討論故事,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閱讀時問自己一些問題,(參考左表:自我閱讀檢核表),增進閱讀的深度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