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個超棒的想法,卻因個人能力不足,無法實現嗎?新平台式思考法,可以讓你在數位時代跳脫傳統框架,用網路動員你不知道的人才和資源,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有種思考法,就是僅憑一個人就能夠運作組織。」這句話,我想有許多人一定不相信。
然而各位也知道,谷歌、微軟、蘋果、樂天企業,以及Panasonic、SONY、TOYOTA等全球性大企業,原本都是一開始只因一個人(或是兩人)有了「想法」後所創立的公司。也許許多人會覺得「這是一些天才型的企業家才辦得到的事」,連我過去也一直這麼認為。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我擔任NTT DoCoMo統籌責任部長時所負責的i-mode 及手機錢包,原本也是一個人的想法,逐漸將兩人、三人納進來,最後動員整個公司組織,也推動了其他公司,藉此獲得卓越成果。這就是「平台式戰略」。
所謂平台式戰略,簡而言之就是:一、提供能集合各種團體組合的「場地」,並募集許多人,然後藉由口耳相傳等方式,來擴大這些「場地」。二、不只因應一家公司內多數人的需求,而是進行許多企業間的結盟,共同來擴大「場地」的戰略,與以往單一企業的戰略完全不同。而且,這些戰略也是能夠大幅提高個人職場經歷的方法。
匯集好人才
我剛開始在NTT DoCoMo 工作時,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到後來研發出世界第一款結合手機與信用卡的服務,其間只花費約四年的時間。如今手機錢包已經成為隨處可見的服務了,國外媒體以「手機錢包先生」來稱呼我,我也能到哈佛商學院講課。說真的,我從來沒想過,完全不懂技術的一介上班族所構思的提案,竟然真的能夠實現。
當我三十五歲,自銀行跳槽到DoCoMo時,雖然了解金融事業,但對手機事業卻是一竅不通。當然我也讀過有關HTML語言的書,自行做了i-mode 網頁,並且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儘管如此我還是所知有限,也陷入聽不懂部下間對話的窘境。
這時我便乾脆拜託部下「教教我吧」。一開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沒用」,恨不得找地洞鑽。然而部下們卻越來越樂於給我指導。而且其實公司裡也有許多似懂非懂的人,後來大家還開了研習會共同學習。
後來其他部門表示要參加研習會的人也變多了,這時我初次實際感受到「坦率尋求協助,會使事情進展像滾雪球一樣。」同時也發現自己能帶給周遭人的貢獻,只要加以強化並主動傳遞出去,你就能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到更多。我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自己的「平台」,研習會演變成研發的核心小組,我的想法也能實現。
善用部落格
「僅憑一個人,將顧客、其他公司員工、自家公司的上司及部屬等身邊的多數人拉進來,獲得自己力量所能達成的數十倍成果。」這種思考法不只對工作有所成效,對於個人的職場經歷戰略也極具效果。例如,如果自己創造一個小型的平台,就能夠幫助自己拓展能力與人脈,同時自己所需要的情報也會自然地匯集起來。
怎麼做才能順利地與許多企業或人進行結盟,構築起你自己的平台呢?
儘管公司外的人脈少,還是有可能與公司外的人進行結盟,不過就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不創造如交流會或研習會這種真實平台,我也會建議你使用部落格或社群網站,來創造虛擬平台。建立一個你有興趣的主題的部落格,盡可能勤於更新,同好的人們就會聚集而來了。
此外,也有從部落格聯繫至真實平台的方式。為了讓人來瀏覽,要盡可能與眾不同,建立一個特殊主題;這樣雖然很理想,但也不需要拼命去找難得一見的主題。只要能有兩個主題彼此呼應,特殊性就會出現了。例如寫書評的部落格,現在一點也不稀奇,但若再加上「特別著重對系統工程師有幫助的書籍」,那麼做同樣事情的人就一口氣減少了。這是藉由鎖定目標來做出部落格的招牌。
此外,在許多不同的網站經營相同內容的部落格也無妨,試著開設看看吧。藉由這些彼此的連結,也能增加點閱率。還有想要增加點閱率的話,到他人的部落格做回應,或是拜託別人放上連結也很有效。
(本文摘自第一、五章‧楊卓翰整理)
新平台式思考─超出幾百倍成果的不費力思考工作術
作者︰平野敦士卡爾
美國伊利諾州出生,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日本興業銀行擔任國際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的經理人,現任株式會社Netstra
達蜜經濟學
作者︰泰勒.科文
譯者︰陳正芬
出版:經濟新潮社
內文簡介︰人們處理資訊的方式不同,或是專精於某個領域,這就是「達蜜世代」(.me)的競爭優勢。在科技不斷創新、網路創業火熱的氛圍裡,每個人都是媒體,在網路上每個人都發出聲音,但接下來呢?
Google會怎麼做?
作者︰傑夫.賈維斯
譯者︰龐文真、林麗冠
出版:天下文化
內文簡介︰Google的創新法則教了我們許多事:給顧客控制權,讓顧客提供你資訊、指引你營運方向,新的顧客關係已經形成;善用社群力量,從中找出有用的小眾資訊,眾多小眾加總就成大眾,新的商業人脈經營法讓關係更透明、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