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醫院的臨床資源,長庚大學在發展生物科技時,把焦點放在醫療上,設立「生物標識中心」,致力於疾病預防研究工作,把高階生物技術應用在診斷、預防和檢驗上,期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社會成本。
「天下沒有簡單的事,也沒有不可能的事。勤勞樸實,精研學理,崇尚實務,止於至善。」由長庚大學創辦人王永慶撰寫的校歌歌詞中,即開宗明義地點出這所大學最重視的特色,就是學理要和實務結合。
長庚大學研發長、同時也是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趙崇義說,剛從美國回來到長庚大學服務時,申請採購某知名廠牌的四部儀器,所費不貲。其實也可以讓學生看投影片,讓他們「看到」怎麼操作就好,但是總務處最後還是讓他順利買了四部,完全沒打折!
「知道」和「操作過」意義不同
因為他們知道,創辦人就是希望學生能親手操作,『知道』和『操作過』的意義完全不同。」
趙崇義透露,王永慶曾受邀到哈佛大學演講,對方希望他捐錢蓋樓。雖然這樣他就能在一所國際知名大學內留名青史,但是他認為花同樣的錢,在台灣都可以辦一所學校了!因此,他決定自己辦學,而且要「止於至善」,成為品質不輸給國際名校的「東方哈佛大學」。一九八七年,王永慶設立了「長庚醫學院」,也就是長庚大學的前身。
這所大學相對年輕,卻在○八到一○年再度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的重點發展大學,每年獲經費補助二億元,是全國十一所入選唯一的私立大學。
長庚大學有長庚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也積極善用這些資源發展新技術。政府正在推動生物科技產業,長庚大學的生物醫學系、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等,就是在培育生物科技人才。
而且,長庚把生技重點放在醫療創新方面,特別強化「預防」的工作。趙崇義指出:「傳統醫療體系都是『救急』,遇到生死關頭才開始處理,結果可能只延長病患壽命一、二年。國家每年投入藥物的資金遠超過預防,這樣太浪費資源。」
因此,長庚把高階生物技術應用在診斷、預防和檢驗上。例如台灣罹患口腔癌的比率偏高,而這些患者正值壯年,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如果失去生命,造成的社會影響也特別大。所以,長庚目前正致力把最新的生物科技應用在口腔癌的檢驗上,接受檢查的人只要漱漱口,檢驗人員就能從吐出的液體中,判斷他是否罹患口腔癌。就像子宮抹片的檢查已經廣泛被社會大眾接受一樣,未來口腔癌的篩檢也可以非常簡易、精準而且普遍。
「預防勝於治療」概念的先行者
長庚還邀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哈維爾(Leland Hartwell)擔任講座教授,每兩個月就會來台灣一次,他也認同「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因此和長庚共同推動「生物標識中心」,確定生物的特徵,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檢驗出癌症,提高治癒率。
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系和研究所(現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的李婉苓,目前服務於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的實驗室,她說:「我們大一和大二主要學基礎理論,大三做實驗,大四去醫院實習。這樣的安排讓我們不但會思考,技術也比較純熟,而且長庚歷史不像其他教學醫院那麼久,設備比較新。」長庚即使只是大學畢業,也規定要寫學士論文,雖然同學們覺得辛苦,但也才能更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同樣是台塑體系,長庚大學畢業生想進台塑生醫,還是得通過考試。台塑生醫醫學技術事業部銷售專員林順啟說:「我們需要保健食品、檢驗試劑等研發人員,長庚大學的學生並不是保障名額,不過他們憑藉實力,考進來的比率很高。」他說:「長庚的畢業生穩定度高,態度也好,而且不是只懂學術或理論,在實際操作執行方面也毫不含糊,能馬上和工作接軌。」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具,加上醫療體系的支援,長庚大學在生技領域的成績值得期待。
▲點擊圖片放大
長庚大學
成立時間:1987年
校長:包家駒
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
在校學生:7585人
生師比: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