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從大自然中學習自我求生能力,對自己生命負責,彭伯華與先生選擇在每年暑假,要求兩個兒子完成一項旅行目標。藉著每一次的旅程,他們看到孩子自行克服困難,漸漸成長、學會負責的態度。
每年都為孩子訂下目標
頂著攝氏四十五度高溫,花了一個半月走過中國四、五個省分,彭伯華還記得十二歲的小兒子張睦懷行前心情既期待又緊張,認真地對她說:「媽媽,我希望自己能活著回來。」小小年紀的孩子,對於眼前未知的一切感到恐懼,讓彭伯華一度很捨不得;但兩個孩子憑著衝勁與冒險精神,就這麼出發了。
回到台灣後,兩個孩子的皮膚晒得黝黑,而且瘦了一大圈,幾乎快認不出來。
這一路上,兩個孩子經過許多貧窮、物資缺乏的地區,實地走訪另一個不同於台灣的土地;彭伯華認為讓她的兒子加速成長、勇氣倍增。「我覺得世界好大好大,而且,能住在台灣好幸福喔!」張睦懷對著母親說。但是,這可不是第一次,彭伯華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與懂事。
早在孩子就讀小學二、三年級之時,彭伯華就開始每年為兩人設下各式各樣的目標。「我認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標,不但可以讓孩子學習專注,還有時間管理的能力。」每到年底,母親就會開始訂定明年暑期目標。第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就是登上玉山的考驗。
在小時候,訂出這樣有些難度的目標,還是需要父母親的陪伴。不只為了安全考量,也是乘機近距離觀察他們體力、耐力的承受度。「坦白說,剛開始,我也擔心自己難以達成,但幾年下來,我竟然登了三次玉山。」彭伯華說,這證明了人類有無限潛能,當然孩子也是一樣。
第一次登上三九五二公尺的高山前,兩個孩子曾經覺得辛苦,半途就想放棄、喊停,「這時就要鼓勵他們,並且耐心等待他們重新踏出腳步。」隨著山頂的距離愈來愈近,兒子們也愈來愈有自信,為了追求登頂那一刻的成就感,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最後一家四口成功站上玉山頂端。
從這次經驗,彭伯華發現到,孩子的潛能確實可以透過訓練激發出來,而且「愈吃苦,愈成長」,所以,她為孩子設定的目標也一次比一次困難。
在他們上國中以前,兄弟倆已經達成了登玉山、騎車環島旅行、鐵人三項等多項難關。國一暑假開始,大兒子張睦宣已經可以自己規畫路線、行程,獨自一人到台北、高雄等地進行五天四夜的旅行。
了解孩子 一點一滴地放手
「我和先生認為,男孩子就應該像個領袖一樣,最好盡早學會自我獨立、負責的態度。」但就和一般父母一樣,彭伯華在每一次給孩子「出任務」時,都會感到猶豫、不安,反而是孩子展現出的堅強,讓她漸漸放下心來。在老大國小六年級、老二四年級的夏天,他們所要完成的項目是單車環島旅行。路途中雖有父親同行,但還是得靠自己去克服精神與體力上的困難。
由於行程中遇上颱風來襲、路況不佳等因素,再加上沒有控制好行車速度,小兒子騎到蘇花公路下坡路段時發生車禍;整個單車的輪胎變形不說,身上、腿上也都有明顯擦傷。這時父親建議放棄這段路程,請求車輛協助載他們一程,卻被兒子拒絕;張睦懷說,無論如何也要靠自己走完這一段路。
看到意志如此堅定的兒子,讓父親深受感動,嘴裡雖說:「好吧!」眼裡卻盡是不捨,忍不住落下淚來。光從這趟旅程父母親看到:小男孩真的長大了!
住在資源較少的花蓮地區,彭伯華的先生是一位水電師傅,她自己則經營二手義賣商店。她說,家中並沒有足夠的金錢,只能用平實的方式讓孩子體會生命、面對挫折。就連每次達成目標所需的經費,也是要求孩子自行籌措。「我從來不主動給孩子零用錢,任何個人的花費支出都要靠自己賺取。」
彭伯華的目標導向教育,執行得真是很徹底。舉例來說,預先訂定隔年暑假的環島之旅需要一輛腳踏車,就得存到足夠的錢購買才能出發。由於單車費用較高,父母僅部分資助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全數要孩子自己儲蓄。
為了順利成行,兩個孩子寧可省下所有壓歲錢、不亂買零食,並且積極幫忙做家事,憑勞力付出賺取零用錢。他們不僅學到金錢規畫,還有妥善安排時間以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天賦,只是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激發出來。」彭伯華表示,父母一定要下工夫,去了解孩子的能力限度,接著就要試著一點一滴地放手,讓孩子更有自信地長大。
▲早在孩子就讀小學時,彭伯華(下圖)就開始每年為兩人設下各式各樣的目標。國一暑假開始,大兒子張睦宣已經可以自己規畫路線、行程,獨自一人旅行。
趁小盡情玩樂 才沒有遺憾
家長們都期望孩子能有快樂的童年,即使是工作忙碌的雙薪家庭也不例外。匯豐(台灣)商業銀行集團企業傳訊處資深副總裁章純如與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育有一對分別為八歲、四歲的兒女。她與先生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讓孩子從玩樂中學習獨立。
章純如說,現在的小孩面臨沉重的課業與競爭壓力,一放暑假「一點也不想讓他念書」。「我覺得趁小盡情玩樂,長大才不會有遺憾。」去年她的兒子才從國小一年級生上二年級,就過著十分充實的暑假。當時短暫休息一段時間的先生每天帶著兒子到處參觀天文館、美術館,有時則是全家一同走遍動物園、水上樂園等遊樂場所。
不只把握親子共遊的時間,章純如還大膽地幫孩子報名四天三夜完全在外活動的夏令營,讓他學習過著團體生活。
不過,要讓一個剛讀完小一的學生在外過夜,做好「行前教育」可是一門大學問。章純如表示,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太小,無法在外獨立生活,但他認為這必須依孩子個性而定。
像她兒子屬於外向型,很喜歡結交朋友,因此參加營隊活動問題不大。但在出發之前,仍要花些時間告知清楚,未來幾天將會見不到爸媽,順帶給予鼓勵。「我跟孩子說,他已經長大了,像是洗澡、洗頭很多事都慧自己做,應該可以獨立。」結果孩子玩得很開心,「現在他愈來愈不黏我了,只想和朋友在一起。」她說。
由於章純如未來將讓兒子出國讀書,能夠讓他早點獨立自主是一大目標。今年她計畫將孩子送到天期更長、地點更遠的美國夏令營,去體驗更與眾不同、屬於自己的童年生活。
▲章純如與先生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從玩樂中學習獨立。(圖片來源/章純如提供)
彭伯華
出生:1961年
現職: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總幹事
專家建議 《跟著節氣去旅行》作者范欽慧:從尊重生物學習求生本領
身兼廣播節目主持人、紀錄片導演和生態教育作家等多種身分,范欽慧認為,暑假期間,高山植物利用夏季傳宗接代,開得特別茂盛,所以暑假可以去中高海拔的山上,欣賞高山杜鵑、白珠樹、龍膽花等高山植物。
另一方面,海邊也是首選,到東北角的龍洞或鼻頭角浮潛,浸在冰涼的海水中,可看到變色雀鯛(藍魔鬼)、螃蟹等,也可以在淺淺的潮池裡看寄居蟹、玉黍螺、藻類等。只是浮潛時,最好穿上防滑鞋和防寒衣,並且戴手套和蛙鏡,避免被刮傷。
想看潮間帶的生物就要看潮汐表,遇上大潮,海水退潮退得較遠,潮間帶就會有很多生物,不妨選擇傍晚,陽光不會太毒的時間。
不過,范欽慧非常強調的一點是,「不要把這些生物帶回家,那裡才是牠們的生活環境。」她認為暑假帶小孩出遊,不僅是瘋狂玩樂,更可貴的是,讓孩子從中學習到尊重生物,愛護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習得求生本領,從此有在困苦環境中面對挑戰的技能。
另外,父母親不必先預設目標,孩子其實比父母更有發現、探索的能力。
(孫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