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酷又炫的「新一代設計展」在台北世貿中心落幕了!從智慧型家電產品、汽機車到家具,實踐、成功、淡江、大同、長庚、朝陽、亞東等十多所大學院校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共同聯展的作品,演出了e世代的活潑創意,也呈現出台灣教育界在整合人文與科技面向上的努力。
工業設計橫跨人文與科技兩大領域,一個好的工業設計人才不僅需要創意及美學修養,還須具備工程製造的基本概念和能力,雖然各大學有意發展工業設計系,但也碰到高中職教育過早分流及學生人文素養普遍不足的問題。
「很多學生考進來以後,才發現原來光是理工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美學概念,一時間覺得很無法適應,有的學生甚至覺得自己好像選錯科系了。」擁有七年工業設計實務經驗的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吳田瑜強調,這顯示國內的基礎教育對人文素養的培育需要再加強:「創意和美學概念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到大學再開始常常已經太晚了,不管對學界還是業界來說,這都是一大損失。」
吳田瑜表示,近年來,台灣在引進西方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美術館、表演廳的努力只限於點和線,「人文素養的培育必須全面性地來做,從教育、媒體到環境建設都要調整,例如,我們的街道、建築物就很缺乏人文氣息,而這往往正是培育人文素養最重要的根基。」
事實上,不只是工業設計,淡江大學的教育科技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將於今年開辦的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以及甫申請通過的龍華技術學院電腦遊戲設計系,都在朝人文、藝術及科技的科際整合方向前進,而他們面臨的挑戰也和各校的工業設計系一樣——在強迫分組的聯考窄門內地位尷尬,所招收到的學生也難以兼顧理工與人文訓練。
「學校裡多數教師不懂得如何運用科技來教學,掌握資訊技術、在民間擁有創建教育網站的能力普遍缺乏人文素養與教育理論的專業訓練。」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系主任王健華說:「這是相當危險的事!」
「大學的通識教育原本是要培養大學生科際整合的視野和能力,現在卻淪為大燴,把各科系的基礎課程拼湊起來就草草了事。」四一○教改運動發起人黃武雄也如此感嘆。
看過達文西藝術展的人都知道,達文西不只是個創造出「蒙娜麗沙的微笑」的偉大畫家,也是個對人體解剖學、機械原理與製作、軍事防禦都相當有研究、極富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藝技術家。當達文西熱仍在本地發燒,各界正高談「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的同時,是否我們也要回過來想想,台灣的教育究竟要給學生什麼樣的訓練,又要如何跨越人文與科技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