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星期,全國三十六萬名國三學生,將在三十三度的溽暑中進入考場,其中只有三之一人能夠進入高中。然而,當這些考生們正為聯考做最後衝刺時,卻已經有同班同學放下課本,悠然過著高中準新生的第一個暑假,因為他們的考試大戰早在五月推薦甄試放榜後落幕。
推薦甄試在三年前開辦,原本是教育部為紓解國中升學壓力,所開闢的多元入管道之一;而按教育部與教改朝野原先的期望,當實施四十年的聯考制度在九學年度正式「退役」後,推薦甄試與申請入學、自學方案等多元入學措施應都同步邁入常軌,讓程度不同、生涯規畫不同的國中生真能找到適己適性的出路。
但三年下來,在升學為主流的市場「自由」競爭之下,各個入學方案還是有了排名,其中推薦甄試就是學生(實為家長)心中排名第一的入學管道。而對高中來說,推薦甄試也已成為最重要的招生管道,所以各高中,尤其建國中學、北一女等校年年都大幅增加推薦甄試的名額。像建中就從去年的二百二十八人增加到今年的四百五十人,北一女也由去年的一百八十人增加到今年的四百八十人,幾乎都占入學人數的四成,也逼近教育部規定的上限。
其實推薦甄試的制度有很好的立意,主要精神是讓國中三年級學生可以自由選校,亦即視各校簡章訂出招收學生的條件,看自己是否符合,再依自己的志向及程度,申請一所辦學方向、發展特色與自己相符的學校,相對的,各高中也能招收到自己想要的學生。
不過,已累積四十年的升學觀念,實在很難在短短三年間有所改變。因而對於視為聯考「接班人」的推薦甄試,各個國中也都「研發」出一套策略因應,更一些家長為各校的推薦甄試做出「排名」。正因為學校、家長、學生的終極目標還是在升學,以致對於推薦甄試的公平性,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儘管所有高中都不願公布三年來推薦甄試「績優」的國中,雖然所有國中都把推薦甄試的「成果」列為最高機密,但從家長傳出的「口碑」中發現,明星國中之間的排名雖有小小變動,但明星還是明星,像中正、敦化、介壽、大直、天母、金華及師大附中國中部等學校表現相當傑出,許多高中印象深刻之餘,對這些學校準備推薦甄試的方式就相當好奇。
不過,這幾所國中表示,其實並沒有特別準備,因為對原本就是升學績優的他們來說,推薦甄試和聯考的目標一樣,老師的教學方法一樣靈活、重啟發性,而對課業的要求也一樣嚴格,而無獨有偶的是,這幾所學校的家長們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度和支持度都很高。在老師用心於教學內容和方法時,家長們就熱心地舉辦各種活動和社團,以累積學生的社團表現。至於另外一項幹部表現成績,師生們都有「大家輪流做」的默契,而如果幹部種類有限,有些學校還會「規畫」出許多職稱,以致出現全班都是幹部,沒有一介「平民」的有趣現象。
在台北市,中正國中堪稱第一熱門學校,每年平均有一百三十位學生考上建中、北一女的中正國中,一向是許多家長心中的明星學校,所以連續四、五年,中正都是北市第一所額滿國中。按理中正國中推薦甄試的表現自當耀眼,但從老師及家長所透露數字來看,似乎不怎麼「驚人」。原來,對中正國中學生來說,如果推薦甄試上的不是建中、北一女,寧願放棄,再繼續向聯考衝刺,以考上第一志願。
中正國中只鎖定第一志願
在中正有個傳統,就是「學生第一、老師至上」,而這個傳統所要達成的終極目標就是「升學」。所以只要一進中正,就開始在為三年後的聯考做準備,而由於老師勤教嚴管,家長配合度高,學生課業壓力雖然重,但程度和實力卻也能大幅提升。兩名子女都念中正的家長會長廖孟良就表示,能上前三志願的學生,老師可以拉到第一志願;程度中上的學生,老師可以拉到前三志願;程度較差的人,老師還是可以拉上榜。
為了打穩學生的基礎,中正的老師在教學之餘還組成教學研究會,大量蒐集各種命題,研究其難易度與靈活度,藉以研發出具啟發性與參考性的考題。教師會會長王炳松表示,在學校考試中,成績在前一百五十名的男女學生,就有上建中、北一女的實力。
實力如此高,透過聯考上第一志願的機會當然也就高,可是推薦甄試,因建中、北一女等第一志願高中提供的名額有限,所以家長和學校都覺得有些不公平。像今年,中正的國三有二十三班,所以建中和北一女就分別只給二十三個名額。今年中正有二十三名男生參加建中的推薦甄試,十六人被錄取;而有二十位參加北一女推薦甄試的女生,更有十九人被錄取,表現非常好,若參加其他學校的推薦甄試,上榜率一定更高。
但老師、學生和家長認為,參加聯考也能上第一志願。所以雖然每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參加推薦甄試,但若沒被心中的第一志願學校錄取,就當做是一次實力測驗了。這就是為什麼談到推薦甄試時,中正不會說全校有多少學生上榜,而是說有多少學生上第一志願。
敦化國中鼓勵學生參加推甄
每年平均也有一百二十人可考上建中、北一女的敦化國中,師生及家長對於參加高中推薦甄試的意願就比中正積極和普遍許多。教務主任楊淑萍指出,今年敦化國三每班就有近二分之一的學生參加推薦甄試。每年學校都會對入學新生及家長就多元入學管道說明,在三年中,也會輔導學生認識自我與升學方向,「但前兩年都只是在準備,重心還是放在學習,真正會關心和做決定還是在國三。」楊淑萍說。
雖然學校方面對學生參加推薦甄試採取鼓勵和開放的態度,但目前各高中還是以升學為主要導向,看不出各自的特色,所以對敦化的家長來說,在參加推薦甄試時,還是會以第一志願為優先考慮。由於敦化國三有二十四班,建中、北一女提供的名額就只有各二十四名,而今年雖各有二十二名男女學生考上第一志願,但家長覺得以班級數做名額分配,對敦化不太公平。家長會長徐月淑坦言:「優秀不是錯誤,不應該設門檻,這對學生會有影響。」
事實上,因高中是以班級數為單位分配名額,才會出現有些家長先把孩子擠進升學率高的學校念到國三,然後在國三下學期再轉到別校,以爭取上榜的機率。所以徐月淑和廖孟良都希望,高中推薦甄試委員會能盡早將名額的限制改為學生人數百分比,會比較公平。
與中正、敦化等學校「不特別做什麼」相比,金華國中在今年就有驚人的創舉,據說已有多所國中準備在明年跟進。這三年,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推薦甄試的金華國中,不但參加的人數逐年增加,被錄取的比率也同步上揚,到了今年上榜的人數更多達四百位,人數堪居北市之冠。
金華國中「撕榜」策略奏效
而今年之所以成績卓越,除了學生準備充分、學校在第一時間提供相關資訊外,最重要的是今年金華舉辦了一次「撕榜」。校長周韞維表示,所謂「撕榜」是由教學委員會以精準方式換算出成績,為所有國三學生做出排序,然後再根據各高中提供的名額做榜條,在「撕榜」當天,每位學生由一位家長陪同去撕榜條。「這樣的目的在幫助學校確定自己所要參加推甄的學校,同時也不會造成名額上的浪費,結果證明這個方式相當準確。家長們都非常肯定。」周韞維說。
三年下來,各校對推薦甄試似乎都持肯定的態度,唯一困擾學校的是,推薦甄試考試科目的範圍只到國三上學期,所以學生對國三下學期的課業就比較忽視;其次是,四月考完、五月放榜,考上的學生無須準備聯考,但同班同學仍得繼續努力,兩種心情畢竟不同。周韞維表示,雖然有些考上的學生會熱心幫同學服務,有些人或請假或參加營隊,甚至學校會把這些學生集中到圖書館或另外安排課外活動,但對其他同學、對學校來說,都是一個影響。由於許多國中都有同樣的困擾,所以教育部表示,明年可能會把高中推薦甄試的時間再往後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