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星期,就到了六月四、五日,這個時間正是台北市公立幼稚園(公幼)的入學登記時間,有小寶貝要念小班的家長可得提高警覺,因為這可是小孩進入團體生活中,成長學習的第一站。
面對坊間許許多多的私立幼稚園裡,有貴得嚇人,一學期索價十萬元,甚至高過私立大學的,也有名號響亮,吸引企業界子女前往就讀,當然其中也有辦學績優的,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這關鍵的「人生一小步」,可要費心思量。
公幼的登記時間是六月四、五兩天
由於公幼比較便宜,成為許多家長優先的選擇,六月四日、五日兩天是各公幼辦理學區內、五足歲入學登記日;若不足額,五日到九日,開放給非學區、但滿五足歲的幼兒登記入學;若還招不足額,第三梯次的十日與十一日,提供學區內、四足歲的幼兒登記。許多公幼經常登記額滿,還要透過抽籤決定,整體而言,公幼的中籤率約為百分之八十五,機會還不錯。為了提供家長選擇幼稚園的參考,教育局正在進行今年的公私立幼稚園評鑑作業,預計六月上旬可以對外發布,家長可以配合本刊所提供的過去評鑑資料(詳見附表)加以比較。
因為教育局辦理評鑑的人力有限,一年只能針對九十家公私立幼稚園進行評鑑,全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高達四百多所,走完一輪需要五年。所以沒列入當年績優名單裡的幼稚園,可能是沒有參加評鑑,而非辦學績效不佳,這點要稍加注意。另外,教育局正在趕印,「重要的一小步──如何幫孩子選擇幼稚園」的家長手冊,很詳細的告訴家長選擇幼稚園的注意事項,這本小冊子得到七月初才會寄到各家長手裡,因為很實用所以很搶手,屆時若沒有收到,可直接向教育局第四科洽詢與索取。
公幼學費只有私幼的三分之一
談到幼稚園,家長會先想到費用與品質,費用反映了市場供需情形,評鑑可看品質的端倪。台北市教育局科長蘇秀花分析說,台北市幼教供需市場已經呈現出平衡的狀態,目前全台北市包括公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共九百二十七所,可以充分滿足四歲到學齡前的幼兒。由於幼稚園教育非義務性教育,政府提供的名額約占市場的四成五,但是費用卻只有私立幼稚園的三分之一左右︵詳見附表︶,費用失衡的現象,市府透過發放一年一萬元的教育券,作為補貼就讀私幼之用。
既然供應不成問題,選擇的關鍵就在品質上。蘇秀花表示,幼稚園教育沒有升學壓力、沒有統一的課程、教材與進度,完全任由幼稚園發揮所長,目前呈現出來的面貌是私幼良莠不齊,公幼又過於整齊劃一。私幼有招生壓力,比較走家長取向,所以偏重才藝、技能課程,例如英語、電腦、舞蹈、音樂等;公幼則較著重生活教育。如果身為家長的你無法辨識幼稚園的良莠,教育局的評鑑是不錯的參考指標,教育局選擇理念與行政、環境與設備與教保活動三項指標進行評鑑;平心而論,教保活動的指標參考性比較強,尤其是對公幼而言,因為公家幼稚園不論是環境、設備、行政與理念,其實都相去不遠;但是對私幼而言,除了教保活動之外,另外兩項也都有參考性。如果三項指標都得到績優,那肯定是錯不了的。
會「動」的公幼有不錯的評價
雖然多數公幼的品質是相當一致,但是仍有許多公幼「動」得很積極,例如成德、士林、東興、華江、萬芳、雙蓮、古亭等小學的附屬幼稚園。這些學校往往是校長重視幼教或園長積極帶領,老師又能配合。否則,以公幼不必擔心招生不足,教師工作又有保障的條件下,很容易就沈淪於安逸的現狀裡。雙蓮附幼在八十年與八十五年分別得到三項評鑑指標的績優,該園園長劉素顛經獲得八十六年台北市優良教師獎與台灣省師鐸獎。雙蓮附幼有六個班、一百七十五名學生,算是中型規模,還招有身心障礙學童。
在教學上,融入戲劇教學、主題教學,還有學習角落區的設計。劉素顛說,為了讓全體幼兒、老師彼此認識、交流與溝通,像個大家庭一般,教室內設計出九大學習角落區,有音樂、工作、體能、自然科學、娃娃家、語文區、益智區、玩具區與積木區,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時,幼兒依照興趣選擇學習區,類似分組活動,由老師帶領,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樣的課程設計不在於一定要學會什麼東西,而是讓幼兒學習與發展自我選擇。為了讓大班的幼兒能夠逐漸認識小學生活,雙蓮附幼還有銜接課程的設計,上學期請一年級新生到幼稚園,為大班的學弟妹說一說上小學的經驗;下學期的課程裡,實際讓大班幼兒坐進小學教室內,體會一下一節課的時間有多長、坐在椅子上不好亂動是什麼樣的滋味等。經常接受外界參觀、參加研究計畫、舉辦研習活動,讓雙蓮附幼在同業間留下好的口碑。
戲劇教學變成幼教主流
普遍在幼稚園流行的戲劇教學,最早的實驗與發展是在萬芳附幼萌芽,之後逐漸在其他校園內流傳。萬芳附幼園長呂邱婷告訴本刊,戲劇教學在幼兒教育裡可以很多種活動方式進行,更可融入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透過角色扮演,認同角色、感受角色的責任、學習以同理心感受別人,在樂趣中建構人格教育與培養人際關係。萬芳附幼有一個小小舞台,還有不同的攤位,像是麵攤、速食店,可以讓幼兒扮演生活中接觸的各種角色,除了扮演角色,舉凡角色所需要用到的道具、造型、對話、行為舉止、劇情都是在老師引導下,由幼兒自己動手做、自己演出。
例如,有一次小朋友帶了一卷關於聖誕夜的鬼魅故事,看完之後,開始進行討論,並由幼兒自己選擇要扮演錄影帶中的哪一位角色,劇情進行中幼兒可以學習面對恐懼、克服恐懼的心理。其實,戲劇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生覺得很有趣,連老師都玩得開心。不放假的周末,全體幼稚園小朋友齊聚一堂,輪流由一個班級的小朋友負責表演一齣劇。除了小朋友自己扮演,還可以利用布偶、皮影偶等道具進行教學,帶領小朋友融入老師講述的情境當中。雖然公幼的品質較為整齊劃一,但是還有許多公幼表現積極,希望辦得有特色。
私幼一學期四萬元算便宜
雖然在教育局訂定的幼稚園收費標準中,幼立幼稚園(私幼)半日制每學期為三萬零一百七十五元,全日制每學期為四萬五千六百七十五元。但根據政大新聞系對六十家私幼收費所做的調查結果發現,有三十三家私幼收費超過教育局所訂的標準。教育局表示,在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幼稚園評鑑時,也會就學校的收費情形進行解,若發現有不合規定者,教育局會先發函通知改善,若業者沒有回應,則會勒令停止招生,最後甚至強迫停業。可是,目前坊間收費超過標準絕對不只這三十三家,教育局有法卻不辦,其中出了什麼問題?一位承辦人員表示,私幼超收的學費,除了少部分是私幼巧立名目,其實大部分還是來自家長的期望。
因為有許多家長會要求學校,能在一般學習和活動課程外,再安排或加強英語、音樂、美術,甚至是陶藝等特殊才藝課,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增加這麼多特別課,學費自然就特別貴。教育局未察是一件事,私幼超收又做何解釋?許多私幼的園長指出,台北市政府每年用在公立幼稚園的經費是五億元,而用到所有發展幼兒教育及補助私立幼機構的預算僅三千七百萬元,將近十四倍的差距,顯示公私立幼教機構資源分配非常不公平。
三種私立幼稚園大家最愛
何況,由於每間幼稚園的設園地段、教學資源、師資等不同,經營成本當然會有差異,加上又不像公幼有政府補助,最後當然只能透過學費這唯一的收入來支付。所以再對私幼學費訂定上限實在不合理。私幼學費比較貴,已經是人盡皆知,但把小孩送到私幼的家長卻愈來愈多。承辦人員表示,這幾年登記公幼的人數逐年減少,中籤率較過去幾年提高許多。反觀私幼及私立托兒所,立案的學校就多達七七六家,而去年在實施教育券之後,立案的私幼、托兒所再增五十九所。顯然市場仍有超額需求的情形。在經營成本高、家長要求多,以及市場供不應求等先後天環境下,私幼高貴的學費雖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許多家長似乎不以為意,每天工作再辛苦,到了開學日還是心甘情願的繳付五萬、甚至是十萬元的學費。
根據政大新聞系的調查結果顯示,月收入在十萬元以上的家庭,有五成會把小孩送到一學期學費五萬元以上的私幼就讀,而即使月收入在十萬元以下的家庭,也有二成會供小孩念一學期學費五萬元以上的私幼。在私幼體系中,有三種類型的學校最讓家長趨之若鶩。第一種是「辦學績優」,像位在台大對面的懷恩、在廈門街的聖恩、在景華街的樹人,以及遠在北投的雙蓮幼稚園,都曾連續數年被教育局評鑑為績優學校。無論是環境衛生、行政管理,乃至最重要的教學與保育等各方面,都看得到園方所投注的心力。尤其在教學方面,大多採統整性教學。在完全以孩子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下,園裡的小朋友每天都很喜歡上學,每天都很快樂而且健康。
為了升學 先進幼稚園卡位
第二種「卡位」型,也就是為了將來能直升明星小學、中學,所以就先到連鎖小學所附屬的幼稚園占名額,雖然有些附幼辦學普通,但還是會受家長青睞,例如復興小學附幼。而像薇閣附幼則除了升學因素之外,因採雙語教學,所以每年約有六百位小朋友抽籤爭取兩百個就讀機會,競爭相當激烈。第三種「特殊教學法」型學校,在收費上可說是全國之冠,「蒙特梭利」就是其中代表,據說一學期學費約九萬元,目前在台北市有十所以上幼稚園聲稱該校採用此一教學法。
其實無論是蒙特梭利、福祿貝爾或道爾敦,都屬啟發式教學,提供孩子適性發展,而在教材與教具的應用上則是這型學校最大的特色所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園長林育瑋表示,有些標榜特殊、專業的教學法的幼稚園確實有貫徹其教學理念,但也有幼稚園是把這些教學法當做招生噱頭,例如坊間所謂的皮亞傑教學法,事實上並沒有這種教學法。另外,由於國人對語文的重視,所以﹁雙語教學﹂也成為私幼的招生利器之一,當然在收費上也很可觀。
位在仁愛路上的魔法屋托兒所(Happy Kids ),雖只收三個班的學生,想要入園,不但要有人介紹,還要對家長進行面試,據說一學期的學費超過十萬元。魔法屋托兒所雖強調其採行獨特的美式啟發教學,但其實它是何嘉仁文教機構所直營的一家分校。幼教專家表示,不同的教學法當然可以促進並帶動幼兒教育的多元化,但是現在台灣幼稚園的情況,卻多半仍是處在以「特殊教學法」為招生噱頭。若要達到幼教多元化真正的教學品質,可能還是要靠幼稚園的自律了。因為現在的幼稚園多被家長牽著鼻子走,家長要求什麼,幼稚園就作怎麼樣的配合。這樣會使得幼稚園失去了該有的專業與自立的自省,到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小朋友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