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是政治前哨站的台大學生會,在經過前幾年的轟轟烈烈之後平靜了一段時間,今年又再度出現波折;甫落幕的台灣大學學生會長選舉,在選後出現逆轉局勢,校外政治勢力介入事件重演,只不過國民黨過去的角色換成親民進黨組織,而不同於國民黨提供選舉經費與動員的作法,親民進黨組織則採取補助社團經費與安排畢業後出路的方式。身為大學學生組織龍頭的台大學生會,不論前身的代聯會主席,還是現在的會長,五十一年來,似乎始終擺脫不了政治勢力的干涉。
台大學生會長選舉波折迭生
這次事件起因於候選人之一的夜間部歷史系三年級學生張榮法,向校內的學生法庭提出告訴,控告選委會辦理會長候選人登記有瑕疵,學生法庭決定在五月二十七與二十八日進行處理,一旦學生法庭認定選委會敗訴,鍾兆民的當選資格可被剝奪。當然選委會可以再上訴,不過後續的處理過程,終究會延緩新任會長人選的確定性。
現任台大學生會長陳進男告訴本刊,這幾年來學生會長選舉登記作業的慣例,經常在選舉登記日截止後還繼續受理;今年也是比照這個慣例辦理,沒想到張榮法會對此提出告訴,可能的原因是張榮法是唯一在登記截止日前完成手續的候選人,如果其他四名候選人的登記程序被認定違規,就會出現張榮法同額競選的局面。不過,未來會如何發展,還是要看學生法庭的處理結論。除了張榮法提出告訴之外,今年還發生校外人士到校內散發黑函的事件,就在投票前一天晚上,被選委會的學生逮個正著,還找來校警、選委會學生、警察製作筆錄。
台大公投「學生日」
雖然如此,與過去的風雨相較,今年台大學生會的選舉算是比較平靜了。其實回顧過去半世紀,台大學生會就一直擺脫不了政治的陰影,今年學生會利用會長與學生代表選舉,進行了首次「台大學生日」的公投,學生日的日期初步選在每的四月六日,以紀念發生在五十年前的「四六事件」,當時兩位台大與省立師院(師大前身)學生晚間騎單車被警察逮捕,演變成前往聲援的學生團體與警察爆發不可收拾的衝突,在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六日的前後,造成數百名台大與省立師院學生被逮捕、開除,軍事情治單位更進駐校園、監督辦學,形成校園史上無法磨滅的白色恐怖。
歷經許多磨難的台大學生會,早在民國三十八年就產生第一位「學生代表會聯合會」主席,五十一年來產生了六十位主席與會長(詳見附表),目前散布在政界、學界,包括監察院長錢復、外交部次長李大維、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張旭成、前台北市新聞局長羅文嘉、台北市議員林奕華、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世新大學教授彭懷恩、政大教授謝復生、民意調查專家丁庭宇、台大教授徐世勳等人。比較特別的是錢復擔任代聯會主席時期,校長正是他的父親錢思亮。既然台大是台灣最高學府,重要性不言可喻,在政治戒嚴時期,國民黨便滲透到校園內,透過台大學生社團也就是「覺民學會」吸收優秀學生,推出人選參與代聯會主席的選舉,在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代,國民黨不僅提供競選經費,還動員籍學生投票,當選機率相當高。
當時當上代聯會主席的學生,不僅與社會有比較頻繁的接觸,而且還有一定知名度。許多參與代聯會活動經驗的學生,畢業後有機會優先被拔擢為十大青年,或是申請中山獎學金出國進修,學成歸國後,國民黨可以提供教職、政界舞台,或是轉往工商發展,成為國民黨培養人才的管道。不過,黨機器運作偶爾也有失控的時候,民國六十三年當上代聯會主席的丁庭宇,選上後才入黨,隔年遭遇蔣中正總統逝世的大事,當時他與代聯會的幹部們,包括現在台大教授朱雲漢、因為叛逃到大陸前一陣子轟動兩岸的林正義等人,發起﹁獻機報國﹂運動,籌募到九千多萬元。在當時,這個由台大學生發起的運引起國民黨的緊張,丁庭宇回憶說,「當時許多平時看不見的調查人員都出現在你的身邊。」
風水輪流轉 國民黨反成致命招牌
到了七○年代中期,台灣政經環境出現變化,黨外勢力崛起、解嚴呼聲鵠起,接影響校園內的動態,民國七十七年,對台大學生自治團體發展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分水嶺,不僅代聯會主席改為全體學生投票的直接選舉方式產生,反對國民黨的「改革派」躍居為學生會的主流勢力,羅文嘉就是普選制度產生的第一位會長。
第二任的范雲,更因為三月學運一砲而紅。第三任會長是三十歲就當上台北市議員、國民黨籍的林奕華,她算是異軍突起,因為當時在校內貼著國民黨的標籤是很吃癟的,不過因為林的色彩不是很明顯,從大一開始參加社團的經驗與能力受到支持,便在改革派分裂的夾縫中當選。林奕華說,當選後在改革派學生環伺的團體裡,推動活動有如「萬箭穿心」般沈重。
最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上可抗爭的議題趨淡,校園內學生會長的選舉也逐漸冷卻,參與投票的學生數降到總學生數的五分之一,在大約二、三千多人左右擺盪,已完全不及羅文嘉以五千多票當選的氣勢。因為學生參與的熱度減低,之後國民黨籍的學生再度有機會出頭,羅百吉、吳積霖就是代表。雖然台大學生會長受到比較多的重視,但是畢業後從政的比率並不太高,往學術路上發展的人數還多一些。
不過,包括丁庭宇、羅文嘉、林奕華都有志一同的告訴本刊,代聯會主席或學生會長的經驗,讓他們在學生時代藉由活動的規畫、參與,確實增進自己在領導、企畫、判斷、甚至與人相處的能力。但是,這個光環不會跟著你一輩子,雖然這個經歷可以讓外人比較容易認識你,未來的發展還得視自己的努力。從半世紀學生會的變化看今天的校園政治問題,相信更讓人有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