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教育部正極力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但是即將誕生的台北市新生國小,卻肯定還是會成為明星學校中的明星。因為,它不但是台北市第一批實施「開放教育」的小學,更是全國第一所實施雙語、雙文化教育的公立國民小學。
主動在去年為新生國小架設網站的總務主任陳世修就表示,他架站的用意就是希望以最公開的方式,向大眾說明新生國小建校過程和立校理念,另外也希望能藉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教師。結果,陳世修每到站上檢視留言板,發現都是家長的來信,而問的問題幾乎都是:「入校要具備哪些特殊身分和條件?」「學區確定了沒有?」
學區還沒定 遷入人口仍快增
「雖然新生原本附有『內接外轉』的功能,不過請大家注意,新生畢竟是一所『國民』小學,所以它的入學條件和別的學校一樣,當然會採學區制。」籌備處主任劉美娥劈頭就對社會的疑慮提出反駁。所謂的「內接外轉」,指的是讓學生在適應並學習中文時,保留其在僑居地的語言,換句話說,這批學生可能是本國或國外外交人員,來台教學、從事經貿或高科技等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未來在新生,這類學生的比率,劉美娥說:「法定的上限是二○%,新生不會超過這個比率。」
至於眾所關切的學區問題,劉美娥心直口快的說:「學校都還沒蓋好,哪可能現在就劃好?」雖然學區未定,但在新生國小「雙語」的光環下,還是讓金華街、麗水街、青田街擠進大批「外來人口」,而且愈靠近學校,戶籍人口就愈擠;除了人口擠進效應之外,附近一帶原本每坪五十萬元的房價,也在學校開工動土之後驟增了十萬元,未來愈到開學日,恐怕房價還會再漲。
在這麼一所學校當籌備處主任(亦即校長),既兼負著開放與雙語教育的重大任務,同時還承載著社會大眾關注的眼神,今年五十四歲的劉美娥卻還能像火車頭般快速前進,這和新生國小一樣讓人好奇,更讓人佩服。
其實劉美娥並不是新生國小籌備處的第一位主任,新生雖然是三所開放小學中最早掛牌運作(八十二年)的,但其建校過程卻最「坎坷」。
由於新生掛牌之後,地方人口未見增加,加上社區對建小學還是高中有意見,進度非常緩慢。八十三年十月間,市議會決定將新生的年度預算刪為一元,直到兩年後才依開放空間學校建築規畫,重新調整工程預算。除了經費有波折外,籌備處主任也先後換了三位,派任的第一位先鋒是在八十二年還是候用校長的董素貞(現為辛亥國小校長),八十四年則由銘傳國小校長李宏才(現為大湖國小校長)兼任,到了八十五年才請到華江國小校長劉美娥扛下重任。
沒有往例可循 一切從零開始
在波折不斷下為什麼願意來新生?劉美娥說:「我有一個理想,以前曾經試著落實,但是我發現可能只在新設學校裡才有機會實現。」是什麼樣的理想?她條理分明的說,希望經營人性化的校園文化,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提供多元課程,多樣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自在成長;改進教與學的形態,讓每個孩子都恰如其分的學習;運用英語與電腦資訊的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順應國際化的未來;讓每個孩子熱愛生命與學習,具有人文關懷與國際視野。
說到最後,大家最關心、也最想了解的是將來新生國小要教什麼?怎麼教?如何進行雙語教學?雖然過去一年,劉美娥已經著手進行課程的研發與試教,但她還是說:「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
許多家長最關心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對劉美娥而言並非當務之急,因為她現在的時間和心力幾乎都放在工地裡。每天一早遠從淡水的家趕往新生的工地,劉美娥因為長期睡眠不足,雙眼始終通紅,但她的體力和效率,卻連工人都佩服;雖然要趕進度,但劉美娥對工程品質要求之嚴,連工程師都自嘆弗如。
以前最討厭碰工程的劉美娥,來到新生之後,不但和健康國小校長陳順和一起去上了九十個小時的工程品質課程,甚至還四處求師。而每天一到工地,劉美娥就會緊盯每一項工程細節,尤其遇到像灌漿等重要工程時,更是不眠不休的日夜監控,讓工程師和工人都不敢隨便的「暫時消失」。如果出了差錯,或對工程品質不滿意,劉美娥罵得比誰都凶,有工程人員就說:「她比我以前的教官還恰!」
第一屆學生已經四十二歲
其實以劉美娥這般的年紀和資歷,大可穩坐華江國小校長之位直到退休。但是,自十八歲台北市女師專畢業後,劉美娥就投入教職,念完師大教育系、教育研究所後仍繼續留在小學教書,因為她認為,小學教育是啟迪一個人一生學習與生活能力最重要的階段。就因為重要,所以才要改變。劉美娥說:「我教的第一屆學生,現在都已經四十二歲了,怎麼可能再用同樣的內容和方式去教他們的下一代呢?」
在三月二十一日進行完「國小英語師資能力檢覈測驗」第一階段筆試後,劉美娥和每一個應考人一樣,心中都抱著一分希望。對近五萬名的考生而言,為了個人的工作前途,莫不希望能搶到這個鐵飯碗;但對劉美娥來說,她卻是希望能透過這次的測驗與培育課程,找到與她有同樣願景的教育人才,替下一代營造開放、多元且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過去三十五年來,劉美娥站在傳統體制的講台上,看著無法快樂學習的孩子們,她抱怨過,也曾失望過;但在這三年裡,劉美娥站在新生國小的工地上,看著從無到有的校舍建物、重新編整和試教的課程內容,雖然得忍受日曬雨淋,甚至在校舍灌漿時只能睡一個小時,但她仍無怨無悔,因為夢想正在逐步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