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少的錢聘到最高級的人才?」是每位企業主最想達到的目標之一。
幾乎所有的調查都顯示,這世代的員工找工作第一考量就是薪水和生活平衡;但不少老闆還在以成本最少化思維找人,不僅留不住好人才,還要付出許多隱形的教育成本。
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威珍分享「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用人哲學,讓員工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老闆賺進的利潤更「讓利」員工,年營收連9年成長15%。
B型企業協會(B Lab Taiwan)舉辦ESG領袖高峰會,分享企業經營模式如何解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社會與環境問題,達成世界共好的目標。現場共有10家B型企業分享自身經驗,包含從員工、客戶體驗到供應鏈的新合作模式,翻轉以往中小企業執行社會永續需要較高額外成本的思維。
其中,成立36年的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4大品牌之外,台灣數一數二大的事務所。過去9年他們領先業界平均水準,每年業績成長約15%,他們怎麼做到的?
張威珍分享公司營收連年成長的關鍵秘訣,「先有事、才聘人」,許多公司頻繁縮減成本,基層員工薪水過低、過勞離職率、流動率高,造成中階、高階主管必須頻繁填補基層工作的人力缺口,往往造成「高薪低用」,明明越高階的人才越「貴」,卻在做基層的雜事。
反之「若先有人、再有事」,員工沒有過勞,就有餘裕協助上級各式任務,做超出自己價值的事情,達到「低薪高用」的效果,未來,組長可以做經理級的工作,長期以往習慣後,順利升職便是正向循環。
「錢多事少離家近」離職率低 老員工獲利是新人2倍
張威珍分享自己「錢少、事多、離家近」的用人哲學,強調企業給高薪才能先揀選優秀人力,若薪資低於市場平均,就只能選擇二流人才,期待「有人就好」;人員能力低於預期,企業往往期待以教育訓練提升素質,最後員工也只會跳槽到更高薪的公司,流動率就會很高。
「給高薪不用害怕,將得到人才,人才也沒更高薪的地方跳槽,流動率就會降低,就會有高效率與低成本。」張威珍對企業主強調。
「每天工作10小時,卻領8小時的薪水,你願意嗎?」張威珍也觀察到,通勤容易使人疲憊,長時間過長的交通往返累積,也容易讓人離職,更不用說長時間加班過勞,沒有私人生活將成離職主因。
身為會計師的張威珍將員工分為新舊、也將顧客分為新舊兩族群,若將新員工服務新企業所得的利潤當作基礎,老員工服務老客戶效益有2倍。
張威珍總結公司成長的「最佳公式」=高薪挖來人才+企業低流動率」=高效率=低成本
老闆「讓利」員工、把餅做大,利潤收穫更多
張威珍說,若營收利潤大部分僅歸老闆所有,員工就沒有誘因努力工作,工作怠惰、公司營收下滑,規模恐越來越小;若員工能分享越多比例營收,就會更賣力工作,和企業同心將「餅」做大。
嘉威會計事務所也有許多獎勵員工教育新人、獎勵生育的制度,吸引員工留在公司共同努力。
張威珍打趣舉例,「他最大」條款:新人來公司前3個月什麼都不懂,因此是公司的「老大」,所有的錯誤、問題員工只要不是故意「白目」,老員工都要包容。
公司也有設計資深員工教育新人的成本,不算在特定績效中,甚至將新人的一半利潤放在公司的利益分享制度中,提供資深員工教育新進菜鳥的誘因。
嘉威也是友善育兒企業,員工生育除了勞基法定福利外,額外給予生育獎金,最高100萬元。
「第一胎給5萬元獎金、第二胎10萬獎金、第三胎30萬元,第四胎則有100萬元,不過第五胎就沒有,因為不鼓勵生這麼多。」
傾聽員工聲音 新人意見千奇百怪卻是進步動力
最後張威珍分享,自己有補貼「小組聚餐茶水費」,讓主管在輕鬆吃飯時了解基層需求,成為決策參考。
另外也有員工會議,定期由員工主動反應企業問題,最重要的是「新人座談會」,由所長自己與新人閉門會談,讓新進員工在沒有主管在場的時刻暢談對企業、工作與組織文化的觀察。
張威珍說,「當老闆要記住,新人意見千奇百怪,聽得進去可以是進步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