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宗旨,應該永遠不變。公司存在的理由,應該永遠固定下來,就像北極星一樣不動。賽門.西奈克就說,在決定願景和價值觀之前,公司的宗旨要先確立。
先有宗旨才有一切。
組織要先找到宗旨,這才是日後所有商業決策的基礎。崇高偉大的宗旨,不只是個簡單的目標而已,它同時能為員工和客戶提供情緒價值。企業標舉宗旨何在,最能說明它希望客戶能有什麼樣的情緒體驗。
有意義的宗旨不會只是想賺錢而已。當然提升營收、實現獲利也是必要的目標,但你只要把工作做好,獲利自然就會出現。而所謂的做好工作就是高層主管能跟員工建立情緒連結,一起邁向企業的宗旨與成功。
要定義宗旨,必須先了解自己的消費群眾,找到你想為他們提供的服務,知道你想為他們帶來什麼感覺。如此一來,公司的宗旨才能跟寶貴的情緒緊密連結在一起,才不會只剩一些像是低價或方便性等理性標籤而已。
比方說,如果以「成功交付貨品」來描述企業宗旨,也許是商業模式特別好、完成率特別高,但這也很容易被對手模仿而遭受競爭挑戰。到最後,要是有一家公司在相同價格和相同服務水準下,如果還能附帶快樂和幸福的感受,你覺得未來會是如何?那些客戶要是跟你的公司毫無情緒聯繫,一定很快就被拉走。
蘋果和微軟公司一開始在電腦的圖形操作介面進行競爭時,兩者提供的產品基本上是一樣的,甚至連操作系統的差別都不大。但是,微軟的胸懷大志只是「在每個家庭和每張辦公桌上安裝一台電腦」,而蘋果則是公開宣稱「要生產思考工具,為促進人類進步做貢獻」作為企業使命。
蘋果公司沒說要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甚至沒說它在做電腦,但它所標榜的使命要比「我們要在你桌上裝電腦」重要得多。這個就是情緒宗旨(emotional purpose)和理性宗旨(rational purpose)的差別,也是企業長期成功策略與短期目標的不同。
從短期來看,微軟雖然一時擊敗了蘋果,但蘋果知道怎麼運用情緒宗旨,才能造就今日全球第一家總市值兆元級的超級企業。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情緒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