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從一級產業進展到二級、三級產業的過程中,「管理」含量也與日俱增。如今,組織中的各種「管理」已和陽光空氣水一樣,不易查覺,卻又缺一不可。
但是過度強調「管理」,卻昧於成本與效益的評估,又易陷入「為管理而管理」。念過企管的早餐店老闆,請二個時薪員工也打算導入點餐系統、薪資管理系統,甚至存貨管理系統,顯然就是「過度管理」的迷思。
管理最常遇到的困擾,應是溝通上的不順暢,這通常是時間不夠、環境不利或資訊不足等因素造成。然而大量的溝通就比較好嗎?溝通也要成本,一堆高階主管聚集開會,每個人的時薪都超級貴,會議若沒有結論、沒有效益,這樣的隱性成本對組織績效造成的傷害常被忽略。偏偏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幾乎天天都看得到。
不過換個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事物,事不關己的部分通常就應付了事,不會太認真對待;再者,要求部門主管全盤考量、面面俱到,所投注的成本也不低。
基層幹部在意的是執行流程,組織決策者多偏重整體效益;前者關心投入的人力、金錢和時間,後者重視決策結果對組織產生的效能。有些企業為了節省開支,辦公設備的定期保養能省則省,等到故障時,才緊急派工處理,所花的錢或造成的損失反而更高。如果只是冷氣空調、事務機器這類辦公室設備出狀況,花錢了事也就算了,萬一是生產機具或電梯疏於保養而危及人身安全,那就代誌大條了。
優秀的管理人員會多想一小步,提前安排、安範未然;對設備如此,對人員也是如此。
年中各企業陸續進用社會新鮮人,制度健全的公司,除了專業培訓外,還會從食衣住行等各方面關心這批年輕的孩子,以減緩他們初入職時的忐忑不安,早日融入企業運作。儘管學校的師長也會關懷學生作息,但仍有程度和面向上的差異;同時校園和企業的壓力強度也大不同,新進人員確實需要主管或企業導師(mentor)帶領度過適應期。
企業花了力氣、資源聘用新人,負責輔導新人的mentor就該好好珍惜、細心照顧,將之視為明日得力的夥伴,甚至是未來的主力棟梁,而非啥都不懂、老是出包、增加自己工作負擔的菜鳥。根據研究,培養一名新人的費用約是其薪資的21%;而流失一名員工所造成的損失,竟高達其年薪的5倍;Mentor責任之重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