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推動後,台灣廠商漸漸注意新興成長中的穆斯林市場,但要邁進伊斯蘭世界,首先得拿下入場券——清真認證(Halal)才有進場身分。
江山風光無限,廠商躍躍欲試,台灣廠商這幾年已從二○一四年僅有的十八家廠商申請,到今年成長為一○一○家廠商取得清真認證。畢竟認證在手,才有上場拚搏的資格。
「廠區清洗淨化那天,認證單位的人還從馬來西亞帶『土』過來。(編按:伊斯蘭清洗淨化得用六次清水加一次土水進行)。我們動員一百多人,從工程師到清潔工,每個人拿著瓶罐,準備配合進行。」台鹽研發處處長曹知行說。
二○一三年,台鹽位於嘉義布袋的三廠,拿到了台灣第一張全廠清真認證。從此三廠出場的保養品,包裝上都能看見小小的「Halal」標章,為進軍穆斯林市場取得入場券。
當年整整花了一年多取得認證,「主要是因為注意到東南亞人口平均年齡三十歲、出生率又高,長遠來看市場相對有前景,才決定申請認證。」台鹽副總陳世輝解釋。加上保養品生產全在同樣的管線內進行,「為了避免交叉汙染,乾脆就申請全廠的清真認證了。」
這樣一個想念,付諸實行時,首先就遇到了原料能否符合清真認證規範的障礙,「我們總共有三百多項原料,要跟供應商確認原料本身是否有清真認證;沒有認證的,也得確保是否生產製作符合相關規定。」曹知行苦笑,光是反覆確認,就讓廠區人員忙翻天。
「台鹽過去做膠原蛋白,原料成分來自『牛』。若要取得清真認證,就得確保這牛是依照伊斯蘭教義規定的方式宰殺,成本太高。」陳世輝說,因此最後選擇更改成以「魚」為原料,「雖然成本差異不大,但等於我們是把過去原料整個切換掉。」
而廠區管線為了依照清真教義進行清洗,「產線也大概停了兩、三天,所有承裝用的容器瓶罐全都得清洗,淨化完成後才又復工。」三廠內的工作人員回想當時過程,也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