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只會寫正確答案的人正逐漸失去競爭力

只會寫正確答案的人正逐漸失去競爭力

廚房裡,岩岩問媽媽:「水為什麼會流啊?」

媽媽一邊為三歲半的寶寶能問出這麼有洞察力的問題而感到驚喜,一邊猶豫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愣了幾秒,媽媽說:「去問你爸爸。」

一分鐘後,岩岩從書房回來,大聲告訴媽媽:「爸爸說因為水是液體!」

這個答案沒錯,但岩岩得不償失:得到了一個對自己沒有意義的正確答案,卻喪失了原本可以繼續探究的學習機會。

常用谷歌的人都知道,谷歌提供一個「計算機」功能。比如你用谷歌搜索「13×17×9」,會在搜索結果頁面最上方顯示一個計算機,顯示計算結果。

 

然後,你試一下搜「the answer to life,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答案)會怎麼樣?搜尋頁面居然也會出現計算器,給的答案是「四十二」。

 

如果你有蘋果產品,還可以問問Siri:「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人生的意義是什麼?)Siri照樣回答你:「四十二」。

 

谷歌和蘋果都在向一個極客圈(編按:擁有專業技術的人)中無人不知的典故致敬,這個典故來自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這本科幻小說裡,有一個具有高智慧的跨緯度生物種族,為了找出「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答案」,用整個星球的力量造出一台超級電腦「深思」(Deep Thought)來進行計算。「深思」花了七百五十萬年來計算和驗證,最後得出了「正確答案」:四十二。

 

人們問四十二到底是什麼意思,「深思」說:「只有你理解了問題,才能真的理解答案」。

 

把這個片段拆為己用即:我們提問的時候,要想方設法提出能真正從中學習的問題。而在回答別人(孩子、學生、下屬等)的提問時,提醒他不要太關注正確答案,促進他思考自己的提問。

 

高級學習者怎麼提問

 

一種提問是為了得到正確答案;另一種提問是為了進行有效學習。前者常問「是什麼」「為什麼」,後者常問「如何」「你都考慮哪些方面」。

 

比如,女朋友說要跟你分手,你現在若還想為這段愛情添加一個錯誤,那就去問「為什麼」吧,這樣你得到的八成是「結論」(最明顯或最近期的單一理由)。雖然這「結論」也不能不算是正確答案,但除了痛苦和困惑,你一無所獲。怎麼做才不會白白受苦呢?除非你通過提問得到真正有意義的「解釋」(較系統或較有邏輯的系列行為),這樣才可能得到一些雖然未必能挽回這段感情但是可以從中學習的回答。較好的問題是:「我們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善於學習的人在反思和追問時,會儘量用「如何」來取代「為什麼」。例如:把「為什麼客戶說我的產品不實用」的問題,換為「客戶是如何對我的產品形成不實用的印象的」;把「你為什麼在外面找小三」的問題,換為「你是如何變得有家不願回的」;把「為什麼我找不到喜歡的工作」的問題,換為「我是如何規畫自己的工作和能力的」。

 

善於學習的人還習慣在標準的層面向對方提問。不是問對方如何看待當下這件事,而是問對方面對這類事務時都考慮哪些因素;不是問「你為什麼不喜歡我」,而是問「你的擇偶標準是什麼」;不是問「你不同意去九寨溝旅遊,那你認為去哪裡好」,而是問「關於部門年終旅遊的活動,你通常從哪些方面考慮」。

 

提出好的問題不僅是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加以引導後還會極為有效地提升學習能力。就像表達是你的情緒反應一樣,表達方式反之也會影響情緒。

 

學習促進者怎麼回答提問

 

一種回答是能夠給出正確答案,另一種回答是能夠促進正確思考。前者就相當於上網搜索並且一下子就找到資訊,後者更像是跟一位真正的智者(而不是專家)交談。

 

扼殺問題的最大兇手是什麼?不是粗暴的打斷,而是正確的答案。因為正確答案(如「水是液體」)往往是一些事實性知識,而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對孩子而言是探索未知的興趣,對成人而言是關聯自己的能力。正確答案貌似滿足了好奇心,實際上是把學習者探索未知的熱情轉化成了記憶事實性知識的苦差。

 

父母直接回答你的提問,小學老師要求你背誦公式和課文,中學老師要求你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到大學的時候你已經形成以知識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老覺得自己欠缺知識,而不是讓知識為自己所用。

 

長期被提醒要注重正確答案的人,普遍患有一種病,叫作「知識消化不良症」。你沒聽說過?那「消化不良」總聽過吧?消化不良的症狀是,吃進去的東西都不消化,無法轉化成營養,食物在身體內白走一趟,說起來是吃了,實際上跟沒吃一樣。因為消化不良,有些人老想吃,也因為消化不良,有些人說起吃的就噁心。「知識消化不良」的症狀是,得到回答跟沒得到一樣,讀了書跟沒讀一樣,記了筆記跟沒記一樣,參加了培訓跟沒參加一樣。想不到和自己的連結,轉化不出自己的應用,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轉變不成自己的能力。

 

「知識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遠高於「食物消化不良」。我們做個小測試,看看你消化知識的能力怎麼樣。如果以下有符合你的情況,請在方框中打勾:

 

    □ 我有想讀的書但是沒時間讀。

 

    □ 我曾經抱怨過「讀不懂」或者「記不住」。

 

    □ 我家裡有想讀的書,沒讀完。我為此感到內疚。

 

    □ 我在微博或微信看到有用的知識會轉發,通常是直接轉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你勾選了兩個以上,那麼很可能你的父母和老師讓你從小就把注意力放在正確答案上,對不對?

 

如果食物消化不良,長期下去,身體會越來越虛弱,而知識消化不良,也就是學習能力不強,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都承認優秀的職場工作者應該是優秀的學習者,但若以此為前提,合理的推論是: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優秀的學習促進者。

 

如果你是管理者,那麼下屬跟著你不僅是做一份工作,也不僅是掌握這份工作的技能,而是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而當下屬來請教問題、徵求建議的時候,馬上給出你的想法(很可能是比他的好得多的想法)並不利於他提升學習能力。

 

管理者可以在四個方面提升下屬的學習能力:

 

一.把希望下屬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案例。

 

二.啟動下屬的經驗,反思自我。

 

三.促動下屬去思考,即時演練。

 

四.催促下屬去應用,解決問題。

   

如果你為人父母,想知道孩子再問那些寶貴的問題時(當問題來的時候,你總是毫無準備),應該怎樣回應才能幫助他提升學習能力,那你也需要準備一些學習促進者的技巧:

 

 1.可以先稱讚他的提問:「你這個問題問得很細膩啊!」

 

2.可以讓他自己嘗試回答:「你認為是為什麼呢?」「 對啊,為什麼石頭就不會流呢?」

 

 3.可以啟發他自己尋找答案:「這個問題爸爸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們可以一起把它搞清楚。我們上網搜一下好嗎?」「爸爸有一位朋友是流體力學專家,我們一起打個電話給他好嗎?」

 

 4.可以挑戰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延續他的問題,問出更多、更好玩的或更深層的問題:「水變成冰還會不會流啊?」「除了水還有什麼會流啊?」

 

5.可以和他討論,在討論中有意識地連結他過去的經驗,幫他規畫可以怎樣用上這個新知識,逐步塑造他大腦中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突破初級學習者的認知習慣,鍛煉成為高級學習者和學習促進者,這樣我們的下屬、孩子就會知道,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斷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問,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盡力消化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看更多《極簡閱讀》

延伸閱讀

天才看教育》唐鳳:老師只是另一個學習者  學生應當自己的老師
天才看教育》唐鳳:老師只是另一個學習者 學生應當自己的老師

2019-03-22

國手健護教練甘思元:力行身體教育  穩紮基本功
國手健護教練甘思元:力行身體教育 穩紮基本功

2019-03-20

填鴨教育ByeBye!2019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廢小學低年級考試
填鴨教育ByeBye!2019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廢小學低年級考試

2019-03-15

10歲小孩已去過幾十個國家...教育,拚的是父母的眼界
10歲小孩已去過幾十個國家...教育,拚的是父母的眼界

2019-03-14

青年失業到底是誰的問題?是自己、父母、教育還是政府?
青年失業到底是誰的問題?是自己、父母、教育還是政府?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