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科幻小說,更不是遠在外太空的電影情節,而就在你我身邊。
15個橫跨食、衣、住、行、育、樂的AI應用大蒐集,
看見它如何改變著我們的心態、工作形態和生活!
寒冬中,走進研華科技林口園區內的廠房生產線,這是該公司首次接受媒體進入拍攝。
沒有震天價響的機器聲,在安靜且明亮的環境中,生產線上的作業員正仔細檢測主機板卡上的焊接點,要不是我們換上了無塵衣,一度還錯以為是進入了白領辦公室。
最終決定權 還是操之在人
「導入AI前,做決策的是人,依靠的是過去累積的經驗;導入後,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人的手上,只是多了客觀的統計數據來輔助判斷。」研華技術長楊瑞祥點出導入AI前後的差異。
近身觀察生產線上作業員的工作,研華採取多樣少量的生產模式,記者眼前的生產線,每天約檢測八百到一千片的主機板卡,全都逃不過作業員的火眼金睛。這條生產線上方掛著感測器和顯示螢幕,螢幕上的數值,顯示檢測中的主機板卡是否出現瑕疵。
「省下了50%的人力,提升了33%的效能;從投產到整廠包裝,過去要花上九到十二天,現在縮短為五到六天。關鍵在於前端就消除問題。」研華科技先進製程中心iFactory SRP資深經理林昭興透露。
AI幫助作業員解決了需要大量使用眼力的工作,而看不見的溫度,也能透過AI來提升製程效益。
走到另一區的生產線,一名作業員站在螢幕前監看數據和燈號的跳動,在他身旁是長條狀的迴焊爐,這爐子過去因為要測板卡溫度,不能同時跑產品;但現在爐中埋有兩條溫感線、布建十多點的感測器,不但能即時監控溫度變化,也能同時跑產品,作業不用中斷。「製程中也產生了溫度履歷,優化流程外,也能進一步產生新決策。」楊瑞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