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企業在台灣萌芽,投入教育、貿易等議題極多,卻少見討論身障者就業權益;事實上,社企若能讓更多身障者參與,將有助提升工作權益及多元選擇。
這些年「社會企業」開始在台灣萌芽,政府和民間討論熱度上升。只是,觀察很多熱血的青年投入社企領域後,驚然發覺,小農扶植討論極多,扶貧協助有之,教育翻轉有之,公平貿易有之,但身障就業卻幾乎沒有社企投入。
這是個嚴肅的課題,台灣有一一六萬的身障人口,社企對此議題的興趣意外稀缺,令人不得不問,為何社企和身障權益間仍未有火花?是大家對於身障者就業還停留在社會照顧和福利系統的範圍,屬於政府責任?或將身障就業視為愛心和公益的交合點,所以應該靠社會勸募來支持,和強調商業運作的社會企業沒有關係?
原本勝利社福基金會只專心在既有軌道運行,但上述疑問觸動勝利思考社會企業和身障就業結合的可能性。勝利在二○一四年九月進駐台北社企大樓,以社會企業形式進入下一段旅程。我分享近四年來的兩個觀察:
第一點,提供身障者更多元的工作選擇。勝利長期從事庇護性就業者的服務,也經營多個庇護工場,我們將焦點放在工作能力較弱的身障者,他們須跨越的工作門檻相對更高,但身障族群仍需要庇護工場以外的其他就業機會。支持性就業、定額強制雇用等措施外,讓身障者深化參與社會企業,有助促進身障者擁有更多元就業選擇。
第二點,提升庇護性就業者職能,並拓寬其職涯選擇。目前庇護工場已發展為中長期的就業支持環境,但我們仍希望身障者在經由庇護工場訓練提升其工作能力後,能有更多就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