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優格源自地中海地區,以新鮮羊奶製作,相較一般優格多了一道過濾程序使口感更濃厚。它原本只是當地家庭中常見的點心,直到一間希臘食品公司「Fage」大量製造販售,才開始被稱作「希臘優格」。希臘優格在美國從小眾市場一路成長到規模數十億美金的龐大市場,要歸功於一位關鍵人物「Hamdi Ulukaya」。
文/陳蔚銘
「Hamdi Ulukaya」來自土耳其,就讀大學時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被政府盯上,只好被迫隻身前往美國。因緣際會下買了老工廠,用來自家鄉的希臘優格創辦「Chobani」,隨後一路打敗許多食品大廠成為希臘優格的代名詞。他是如何在美國站穩腳步、大展身手?又怎麼說服許多科技大廠攜手解決國內的難民問題?
創新點:用速度及大膽策略顛覆傳統食品業造就急速成長,給員工最好的福利、也用影響力改善社會問題。
本文六大重點:
1. 受政治迫害離開土耳其,用家傳技藝在美國站穩第一步。
2. 大膽決策、抓住市場空隙,用平價新鮮感打開藍海新市場。
3. 拒絕食品大廠收購、用速度搶下市佔率。
4. 推出新產品積極拓展邊界,善用社交媒體曝光品牌。
5. 不拿股票、把育成當練兵,培育新血一起把餅做大!
6. 魔鬼與天使:登廣告攻擊對手,卻把股票分給員工還雇用難民。
1. 受政治迫害離開土耳其,用家傳技藝在美國站穩第一步
Hamdi Ulukaya來自東土耳其的庫德族村莊。從小幫家裡牧羊、擠奶、做乳酪,長大後進入安卡拉大學政治系就讀,其間接觸了許多社會議題,建立起關懷弱勢的意識,在求學時就懷著滿腔熱血投身爭取庫德族權利的社會運動。
毫不意外地,活躍的Ulukaya很快就成為當局極力想要除去的眼中釘。迫於無奈,他只好在家人安排下帶著3000塊美金離開土耳其,遠渡重洋到美國念書。
(圖片擷取:Pixabay)
到了美國,好不容易在紐約上城區落腳開始學業後,從家裡帶來的錢又差不多快要用完,英文還不足以溝通的Ulukaya只好在課餘時到地毯店、加油站打工。想家卻回不去,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某次課堂上,老師要求他們以自己擅長的主題寫一篇文章。Ulukaya憑著兒時記憶寫下他在家鄉農場的點點滴滴:趕著羊群逐水草而居、用羊奶做出美味起司,寫著寫著,彷彿回到童年的美好時光。
課後,老師邀請他到自家農場作客,請他指導如何製作起司。Ulukaya立刻就愛上這個讓他感受到家鄉氣息的地方,便自告奮勇說服老師讓他留在農場打工。
後來,Ulukaya的父親到美國探親,閒談中聊起美國的起司令人失望,不如把家裡做的起司引進美國。
Ulukaya想了想,進口起司除了要考慮長途運送的損耗,加上可觀的關稅成本後大概無利可圖。但這讓他開始思考在美國創業的可能性。
2002年,他向親戚朋友借了一筆錢,和後來也到美國的哥哥成立「Euphrates」,生產以羊奶製成、富有鹹香風味的Feta起司。幾年後,生意上了軌道,Ulukaya終於在美國站穩腳步,展開新的生活。
(圖片擷取:Max 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