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九○年代台灣家具代工產業由盛轉衰的困境,永興家具的二代經營團隊,帶領老木工廠轉型,打造台灣碩果僅存的紅木家具品牌。現在他們還要重振台灣工匠精神,帶起木工的文藝復興。
台灣古老的紅木家具歷史,在他們手上,有了轉折。一九七○年代,台灣是享譽國際的家具王國,在最巔峰的時候,被稱為「北僑大、南永興」的兩家家具廠稱霸全台。如今,僑大轉型銷售進口家具,但永興仍屹立不搖,成為紅木家具的王者,除了總統府台灣綠廳的紅木椅子外,連旅美棒球投手王建民也向他們購買紅木椅。
一九五八年成立於台南的永興,和台灣許多代工廠一樣,經歷不少轉型與掙扎。但這家老廠,把屬於台灣的歷史底蘊變成「青木堂」品牌,不但已成為台灣碩果僅存的紅木家具品牌,成功打進中國市場;現在還轉型文創,讓老品牌走出全新的路。
二○一七年十一月,永興和台灣最大廢棄玻璃回收業者春池玻璃合作,分別與雲門舞集、英國知名設計師Jimmy Choo等五位名人聯手設計杯具,當中的木製底盤,從材料、設計到製造,就由永興一手包辦,成為台灣傳統技藝轉型最新的案例。
不只代工 還建立自有品牌
「雖然不容易,但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永興家具執行長葉武東說。他和台灣區總經理江文義、營運長周敬堯三個人都是在○三年從各自父親手上接手的二代經營團隊。上一代聯手創業,而他們則開展永興的轉型計畫。
雖然是採用從古代傳下來的木工手藝,但永興從不墨守成規。他們將老廠房改建成觀光工廠、建立台灣唯一一座家具產業博物館,使手作文化開始盛行。現在永興有八個事業體系,除了文創品牌以外,還有美學設計、整合行銷、培養新一代工匠的「魯班學堂」等。
由於曾目睹九○年代台灣家具產業從盛況走到凋零的情況,永興的二代經營團隊認為,只有不斷創新、跨領域發展,才能跳出傳統木工業的低附加價值代工困境。
「我認為家族企業要往前走,不能只是這樣。」葉武東回想,原本永興僅是代工廠,他卻大膽提議要成立品牌,雖然一度遭受內部老幹部質疑,所幸在父親葉泰欽支持下,成功建立自有品牌「青木堂」。
「青木堂」結合現代設計理念,找來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盧圓華導入設計元素,並從藝術學院挑選優秀的新銳設計師,做出完全不一樣的紅木家具。二○○一年永興進軍中國上海,開店以後業績穩健成長,現在約有八成營收來自中國市場。
葉武東說,永興自品牌轉型後十五年來,不僅從未虧損,營收還比代工時期成長五倍以上。除了曾受邀參展上海世界博覽會以外,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一三年在上海記者會的現場裝置,也是採用永興的家具。
而台南的家具產業博物館,原本是永興的老廠房。擔任館長的江文義說,原本目的是記錄產業,卻意外為銷售帶來效益,增加消費者信心和「青木堂」品牌文化底蘊,成交率也從過往三○%水平,提高至五○%以上。
跳脫傳統 用異材質造家具
但是,三位經營者也看到了未來隱憂。江文義說,木工家具有個隱形天花板,市場越縮越小,「但台灣木工如今像是進入了復興階段。」江文義說,台灣各界有許多人士正試著把木工力量整合起來。
因此,自一六年起,他們陸續在台南安平老街、宜蘭傳藝中心、上海開設「青木工坊」專門店,除販售木製禮品外,也成為和年輕世代、社會大眾的交流平台。
「過去大家看木工,是一種看不起的做工角度;但現在很多文創人士、社會精英看重工匠技藝,木工的社會地位在無形當中提升很多。」江文義說,怎麼將社會地位轉變成產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是下個思考方向。
葉武東也透露,他們計畫今年要推出第二個家具品牌,此品牌將跳脫傳統紅木家具範疇,年輕化、異材質的結合,都是會加入的元素。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技術組組長姚仁寬表示,永興的優點是「勇於嘗試」。很多傳產廠商習慣安於固定的模式,碰到問題會來不及應對,永興則是一直思考轉變,跟著時代前進。
「雖然創新不一定會成功,但必須不斷地做。」葉武東說,每個現在開拓的新領域,都可能成為永興未來的成長動力,也為台灣傳統產業,找到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