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鋪張派對、管理無章法、集體自我感覺良好⋯⋯ 他潛入新創公司上班 踢爆矽谷暗黑內幕

鋪張派對、管理無章法、集體自我感覺良好⋯⋯ 他潛入新創公司上班  踢爆矽谷暗黑內幕

吳靜芳

管理

CFP

1076期

2017-08-03 10:25

新創公司給人正向、積極、樂觀的形象,但真的是如此嗎?美國科技記者萊昂斯中年轉業,卻發現整個新創圈像是歌頌英雄的巨大邪教。‧

美國資深科技記者丹.萊昂斯(Dan Lyons)中年轉職,二○一三年加入新創公司HubSpot擔任行銷研究員,卻做不滿兩年就離職。他寫書記錄經歷,沒想到HubSpot行銷長為了在出版前非法取得書稿而下台;此書出版後,HubSpot股價更是數天內掉了超過十%,堪稱創立以來最大的公關危機。

掀起美國新創圈巨浪的這本書《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威力到底在哪裡?

萊昂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很多人知道書中所述的荒謬事情,卻不想大肆宣揚,現在新創圈總是將創辦人與投資者描繪為英雄;但這種文化有其黑暗面。」

萊昂斯大力抨擊的前東家HubSpot,是SaaS軟體即服務領域新星;在他報到時,HubSpot早已吸引SaaS鼻祖Salesforce、谷歌創投、紅杉資本等矽谷知名創投相繼投資,截至一二年底,已募得逾一億美元資金。一四年十月,Hubspot首次公開發行。

 

  • 軟體即服務(SaaS):在此服務模式中,客戶無須購買軟體,只須租賃線上軟體取得服務,收費方式以訂閱月費或使用量計算。


基於科技龍頭如微軟、Adobe的公司也逐漸從下載裝機轉向SaaS模式,SaaS公司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由於商業特性,訂閱期拉長、拓大市場才能看到獲利,HubSpot自○五年創立後年年賠錢;一四年掛牌,受惠ARPU(每位用戶平均收入)上升,營收飆漲四倍,也讓公司大受資金追捧。


矽谷群瞎傳

在新創圈大熱的美國影集《矽谷群瞎傳》, 揭露矽谷各種光怪陸離現象。

(圖片翻攝Silicon Valley臉書)
 

荒謬一:慘賠仍被捧為英雄


外人看來,HubSpot無疑是一家好公司。但萊昂斯報到第一天就發現,他完全走錯地方!他形容自己從踏進公司第一刻,內心的髒話沒停過。

大多數同事歲數是他的一半,年輕主管完全沒有領導經驗、派給他的工作是每天在公司部落格發內容農場風的廢文。從免費糖果、乒乓球桌、鋪張派對到走一步算一步的混亂管理策略。這一切完全沒有電影《高年級實習生》那樣的溫馨情調,HubSpot明亮的橘色logo反而像是萬人朝拜的邪教祭壇,重點是,這家公司仍在慘賠。

「矽谷充斥著神話!」他形容這些新創科技人士:自我感覺良好、對批評無動於衷、對現實有免疫力、完全無視外界認為他們有多可笑。記者的敏銳直覺,讓他很快發現,新創邪教不只存在HubSpot。

萊昂斯向來以毒舌出名。他一手打造《賈伯斯的祕密生活》諷刺部落格,更曾是知名美劇《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編劇之一,專長就是調侃矽谷的奇人異事。但這些嬉笑怒罵,歸根究柢,是他對科技產業提出的警世預言。

 

荒謬二:把新鮮人當免洗員工


首先是年齡歧視。新創公司創辦人通常僅三、四十歲,卻傾向聘用比自己更年輕的員工。這不僅是因為新鮮人低薪,也因為沒有家累,工時可以較長;但新鮮人也不會在一家公司待太久,因為創辦人和創投為維持股權,不會讓他們拿走太多股票選擇權。

新創公司還常創造無意義的精神口號,在萊昂斯看來,這是為留住年輕人的手段,卻如同邪教,營造公司正在進行重要使命的形象。他解析新創公司的運作方式是:「發明一種特殊語言及看事情的獨特角度、感覺自己比世界上其他人都還與眾不同。」像在書中,HubSpot績效評估是倚賴創辦人獨創的「HEART」守則,代表謙卑、效力、適應力、卓越與透明,卻沒有實質標準,靠主管自由心證,胡亂評分。但在保證員工的實質待遇,卻付之闕如。

原因是什麼?在書中,他舉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提到的「庸才當道」(bozo explosion)現象解釋,「公司早期雇用的平庸員工,職位步步高升,最後成為部門主管。等到這群庸才必須雇用其他人,自然也會偏好庸才。」

 

荒謬三:多元開放不如想像


很多矽谷青年創業家不懂如何留住資深人才。如熱門照片分享程式Snapchat,不到三十歲的創辦人史匹格(Evan Spiegel)依創投期許從臉書和Google挖來不少老將,卻不到一年內走了八名高階主管。Snapchat不是特例,推特、Uber都有相似戲碼。

新創公司也往往在文化上自相矛盾。例如所有公司都高喊多元開放,但新創圈董事會和高層都是白人男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期最大獨角獸Uber創辦人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因公司性別歧視等問題,被逼下執行長大位。

「我擔心問題已經拖太久,」萊昂斯觀察,不能等到問題浮現才嘗試解決,但最大的阻礙是整個生態系、連同掌握資金的創投都崇拜新創文化,看不到實際問題,「整個體制需要連根拔起並重整。」

即使新創文化可能改變老科技企業,例如不少老公司會內部成立新創團隊或孵化器,不時也會以「矽之旅」(silicon safaris)為名參訪新創。「但多數新創公司做的事情不一定適合大公司。」他舉例,很多新創公司僅著眼於衝高營收,卻不擔憂會帶來多少虧損,但大公司必須顧及獲利表現。

一四年,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達高峰,一五及一六年漸漸趨緩,但新創話題仍熾。若新創公司真如萊昂斯所說的「出現泡沫」,泡沫一破會發生什麼事?萊昂斯設想可能的情境:「公開市場估值過高的公開上市公司如特斯拉、Snapchat會首先受影響,股價大跌;第二是資本市場中,投資人已經投資新創公司數十億美元,這些錢會就此蒸發,但尚不清楚影響的資金數量有多龐大。」

例如,很多創投投資Uber,但個別的資金比率與股價並不透明。這些創投的資金又來自合夥公司。「一旦獨角獸熱潮退去,會連帶影響到創投資金、公司財務、退休基金及大學財產。」

走過這一遭,他奉勸所有中年轉業人士,別像他一樣誤入新創叢林。「除非創辦人、同事和你同齡。」他還建議,可以先以外包方式為新創工作幾個月,摸透公司文化,評估是否適應,再做轉職決定。他現在評估新創公司,首重公司文化是否能帶來實質目標與待遇,才有長久發展的潛力。

但曾任之初創投合夥人的Fitmily創辦人詹益鑑有不同看法,萊昂斯的經歷不一定代表整個新創圈。他指出,公司文化與領導人風格有關,不論大小新舊,皆可能有強烈的企業文化。「老公司像鴻海、長榮都有特定文化。」他也認為,中年轉職要進入新領域本就辛苦,「與是不是新創公司,沒有太大關係。」

詹益鑑並分析,近年IPO主題多元,「科技產業泡沫化不見得會發生,但可能發生在垂直領域的早期階段。」例如先前因穿戴式熱潮而起的Pebble、Jawbone,這兩年接連倒閉。他指出,網路數位產業一直穩健成長,過程雖會出現一些小泡沫,破碎後仍將創造殘餘價值,無礙產業發展。

 

 

丹.萊昂斯 (Dan Lyons)

出生:1960 年
現職:作家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

經歷:《新聞周刊》編輯、《富比世》記者、知名美劇《矽谷群瞎傳》編劇之一

延伸閱讀

矽谷的亞裔移民與人才競爭
矽谷的亞裔移民與人才競爭

2023-10-18

矽谷20分鐘車程內的投資圈
矽谷20分鐘車程內的投資圈

2023-09-06

矽谷為何難以複製
矽谷為何難以複製

2023-08-23

沒錢念大學的工人之子,如何只花5年擠進亞馬遜最強子公司?矽谷天才的3個工作哲學
沒錢念大學的工人之子,如何只花5年擠進亞馬遜最強子公司?矽谷天才的3個工作哲學

2023-07-11

台積電是金主?矽谷創投家成立新基金公司,籌資2億美元…他為何離開待了17年的KPCB?
台積電是金主?矽谷創投家成立新基金公司,籌資2億美元…他為何離開待了17年的KPCB?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