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有人說,如果單論球技,許多在美國職棒小聯盟打滾的球員,其實都已具備在大聯盟征戰的實力,所差的,是一種以世界頂級球員自處的心理素質,或者說,一種大聯盟球員該有的氣度與姿態。
本期雜誌中,我們選擇鴻海作為封面故事,也是看到了一個「準備晉升大聯盟」的新姿態。論區域版圖、產業競爭力,鴻海早就堪稱世界級,但若論市值,鴻海顯然還落後以千億美元起跳的國際科技大廠一截。
近來,一份來自外資券商麥格理的分析報告,試圖扭轉鴻海在世人心目中的定位與姿態。
以往,你認為鴻海是代工大廠,習慣用代工業來評價它的本益比,但這份報告卻把鴻海的布局解構重組,先是給了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新稱號:「未來世界的整合者」,並喊出股價上看兩百元,也就是,市值挑戰千億美元的國際大廠基本門檻。
像是小聯盟選手接到升上大聯盟的通知電話,以全新角度看鴻海的這份報告,也讓鴻海「身價」一夕暴增。報告裡究竟說了什麼?這個「大聯盟通知」來得有沒有道理?本期內容有深度分析。
當然,我們希望鴻海真能更上層樓,股東開心之餘,也讓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版圖更具分量,就像林子偉在球棒末端貼著國旗,每次揮棒,台灣就在世界級殿堂閃動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