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常常是把不同事物連結融合起來的能力;在此異質性結構基礎下,團隊成員若能彼此互補優缺點,便能激盪出驚豔的火花。
每天的員工飯菜,就是這十四國籍同仁輪流煮,可能今天吃漢堡,明天吃泡菜,後天吃壽司,再後天吃大鍋炒。所以每天吃的東西都不一樣,同仁幾乎可以每天都學一道新的馬鈴薯沙拉。
創造力在這家餐廳是日常每天每刻,各處都在發生的「小事」。
這個異質性結構,當然是主事者設計過的,他希望餐廳裡有各個不同國家、文化的人,尤其在新加坡這個地方,能夠讓大家互相學習。創意領袖最重要功能在於把團隊中對的人,但不同背景、技能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讓他們互相學習,而不只是向領導人學習。因為領頭人不見得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比團隊中專家來得好。好的創意團隊成員,可以在這個異質元素、彼此學習過程裡,互相地吸引。
像率先研究出DNA結構而得到諾貝爾獎的團隊是來自不同領域的一組人:生物學家詹姆斯.華生、X光晶體學家莫里斯.威爾金斯和物理學家法蘭西斯.克里克──顯示「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intersection),正是觸發創造力的地方。異質元素令人驚豔結合的腦力激盪,好的創造力團隊相信「團隊的力量,可以大過個體本身的加總。」
但是前述的「異質驚豔」能有效運作,需要團隊成員基本上多數具備強正面能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強健身心性格。遇到問題時,總是找方法,不是找理由,也沒有相對剝奪感的「自弱」心態。
自弱心態的成員間常會互貼標籤、互戴帽子;但是優質團隊成員內心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特色,既有非常明顯的優點,也會有相當明顯的缺點,所以大家必須合作、互相依賴,互相依靠,而不是只一逕相互內耗。
警醒的組織,應當經常自我檢視,我們是在異質驚豔呢?還是在異質內耗?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