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耶魯大學教授相約減重,因此創立一家提供人們彼此承諾,或完成任務的公司。客戶設立目標後,繳交保證金,任務失敗就沒收。行為經濟學的實際應用成效如何呢?
二○○七年八月,二位一起減重的耶魯大學教授,共同創立一家公司StickK,實際應用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具體而言,該公司客戶註冊後,選擇一個未來一定期間要完成的目標,例如二十周減重二十磅,或是參加十周後的馬拉松比賽。因此,可以是持續性的承諾,或是一次性的任務。
目標設定後,接下來要刷信用卡繳交類似賭金的保證金。若期限到了,目標完成的話,保證金就會退還;相反地,若目標沒有完成,保證金就會捐給客戶指定的個人、慈善機構,或「討厭的慈善機構」。
捐給個人的話,StickK不收取費用;捐給慈善機構的費用是一九.五%;而捐給「討厭的慈善機構」則是二九.五%,有五○%客戶選擇捐給「討厭的慈善機構」。
通常,如果是持續性的目標,公司就會將目標平均分配在每周期間,如前述減重的例子,目標就轉化為每周減重一磅,持續二十周。相同地,保證金也會分成二十份,那一周沒有達成減重一磅目標的話,該周的保證金就要沒收了。
第三步,則是選擇一位公正的裁判,見證客戶目標是否完成。裁判須定時回報進展,若客戶與裁判的報告有差異,以裁判的為準。雖然客戶可設定自己是裁判,但StickK鼓勵大家選定公正的第三人,或是讓捐款的個人受益者當作裁判。
最後,客戶要提供支持者的名單。客戶在契約期間,要將像是吃了多少、運動時間等資訊,記錄在日記上,也可以將他們的進展發布在社群媒體上,支持者通常是當事人的朋友、家人、醫生,甚至是財務顧問等。客戶可以直接從StickK的網頁邀請社群網站的朋友來加入,支持者可以留言鼓勵當事人達成目標。
StickK的成效,下回說明!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