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慶鴻機電工業董事長王武雄滿面春風,贏得了號稱「產業創新奧斯卡獎」的第四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至高榮耀,從一家三人小公司,發展到如今擁有十一家公司的集團,慶鴻以創新研發見長,業界地位更是全台第一、全球第五大,僅次於瑞士George Fisher及日本Sodick、三菱、FANUC集團。
「今年工具機廠商業績都在掉,但是慶鴻居然還能成長,是台灣工具機業裡的硬漢。」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豎起大拇指稱讚,慶鴻的研發能力讓它在日圓大貶時仍能與日商一較長短,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今年一到六月,台灣工具機出口貿易金額比去年同期下滑九.一%,但慶鴻營收仍然逆勢成長一○%以上,「其實還是有影響啦,本來預估成長二○%,現在把擴增員工的動作緩一緩。」董事長王武雄低調地說。但相較於其他面臨裁員、放無薪假的同業,慶鴻的競爭力顯得特別突出。
因為非上市櫃公司,一般民眾對慶鴻感到陌生。實際上,它是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五大放電加工機公司,也是鴻海、富智康機具的長期供應商,這幾年屢屢得到國家創新研發獎、磐石獎,是台灣每年精品獎的常勝軍。
七月一日,王武雄正式宣布二代接班,擢拔長子王陳鴻由慶鴻集團副總經理升任總經理,父子同心不斷地在技術上鑽研精進,都來自於十五年前三十名核心幹部另立門戶的震撼教育。
三十人離職 「食不下嚥」
二○○○年,公司從研發、技術到業務等各部門共有三十人離職,近三分之一的員工一夕消失,另開公司和老東家對拚。以研究部門來說,就只剩下一名員工,而當時攻讀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本科系畢業的王陳鴻,則是碩果僅存的研究部第二名員工。
談起三十人「整盤端走」離去的這段往事,王武雄沉下了臉說:「當時有三個多月,食不下嚥、寢不安枕。」他出國洽公回來,迎接他的竟是一場叛將風雲的巨變。
更慘的是對方把關鍵技術文件都帶走,「有了新產品的訂單,我們卻組裝不起來!」王陳鴻接話說。
王陳鴻回憶那時,他才進公司沒幾天,就面對三十人集體離職的暴風雨,「只有錯愕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當下的心情。」甚至他反省,是不是因為二代進來,讓他們覺得升遷出路變窄,為了挽留他們,他還提出辭呈,但終究還是留不住人,「原來他們早就把創業資金、建廠地點都籌備好了。」
既然局勢無可挽回,只好硬著頭皮上陣。王陳鴻苦笑著:「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父子倆不得不透過美國代理商取得瑞士同業維修自動穿線裝置的資料,王武雄拿著放大鏡,費力地逐字細看維修資料內的圖示,拆解研究動作理論,王陳鴻不停地嘗試組裝,兩個人一靜一動,雙雙冒出豆大的汗珠,壓力大到幾乎崩潰。
埋頭「改良」 以零誤差勝出
幸好,王武雄靠著過去扎實的技術根基,摸索兩個月終於成功,但他憋著一口氣仍不甘願:「對方也有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市場裡才能確保勝基。」該怎麼做?「先求有,再求好,『改良』二字就是答案。」
王武雄再接再厲,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線性馬達但不致產生背隙(backlash)磨耗的線切割機,滾珠螺桿與伺服馬達傳動之間的誤差值為零,極度精確,以及全球第一台不漏水、高加工精度的龍門移動式結構機,單單以線切割機來說,其他大廠必須要置入十二塊控制器印刷板,慶鴻竟然有辦法精簡到三塊,減少傳動零件的維修成本,大大提升競爭力,在中國的銷量就僅次於日本的Sodick,而且還在直線成長中,慶鴻因而率領台灣躋身全球三大工具機先進國家之列。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將一夕間出走,王武雄父子將危機化為轉機,甚至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
王武雄就與台灣眾多中小企業主一樣,其實是靠著摸機器自學,鑽研技術,但這種黑手出身的技術底子扎根很深厚,更是研發創新的基礎,甚至,現在王武雄還擁有「台灣放電加工機產業之父」的美譽。
王武雄談到創業,首次透露心路歷程說:「這和我成長、創業的個性有關。」
他不諱言,小時候不愛與人交談,只喜歡埋首閱讀,現在回首看來很像有自閉症,因而被同學們取外號「聖人」,功課一直都名列前茅。
就讀初中三年級時,有一次他幫鄰居修理故障的機電,發現只是一顆價值五元的電阻燒壞而已,鄰居大喜過望,鼓勵他朝著電機領域發展,於是他考進台中高工電機科。
曾因為在實驗室進行放電加工太久而引起火災,四肢遭灼傷,住院一個多月;畢業後,進入日商松下電機工作,第一個月還未領到薪水時,就在租屋處的頂樓進行放電實驗,又把頂樓燒毀,幸好房東體諒他,讓他分期付賠款。
CP值高 打入國際市場
原本就有實驗鑽研性格的王武雄,在松下做了十年技術服務工作,順理成章地踏上創業路。一九七五年,他拿出二十萬元資本,帶著兩名員工,成立了慶鴻機電。
由於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全電晶體式的放電加工機,加工速度超前台灣同業五○%以上,電極消耗卻能降到一半以下,媲美日本進口機性能,價格只是半價,物美價廉,供不應求,奠定江山。
不到五年,慶鴻就與全球最大的放電加工機大廠瑞士Charmilles建立ODM合作方式,推出同名品牌,從此合作逾二十年,透過這個合作模式,行銷全球六十多國。
王武雄回想起當年Charmilles防著他偷師的種種過往,不禁微笑:「他們讓我進廠去看現有機種的時候,不准我帶皮尺,怕我功力太厲害,把技術都學走,只開給我訂單的規格單而已,我偷偷地用手量,拿出從小養成的看書背誦能耐,強記在心裡,回到台灣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發機種。」
王陳鴻指出,從小到大,父親總灌輸他要當技術的老大,決不能當老二,否則,只有跟著別人走。也因此,在十五年前那場震撼教育後,公司更加注重技術研發,甚至對人才也有不同的管理思惟。
(攝影/蔡世豪)
寧願分紅員工 也不上市
像王武雄至今還是不考慮將公司上市,而是採利潤中心分紅制度,寧願把公司獲利分享給員工,包括提供優渥的子女教育獎助學金、無息貸款購買汽車等福利,一年十二個月,領薪十八個月以上,並且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公司也會出錢投資。至今,慶鴻底下有十一家關係企業,大多都是員工開枝散葉的結果。
甫接任總經理的王陳鴻,對慶鴻的未來有什麼目標?「父親從基層做起,是技術本位實力派,管理風格是比較接近獨斷式的『神』決策;我則是希望能帶進新時代創意的團隊成員,讓大家全方位激盪討論。」
除了以往與工研院技術合作,王陳鴻這兩年也積極開拓與經濟部及台灣科技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的產學合作。
尤其慶鴻引進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剛石)刀具加工工藝,舉凡可以導電的材料皆可加工,且無硬度上的限制,可克服鑽、磨、車、銑、削的加工盲點;因此機械零組件加工業、3C產業、IC電子產業、航太工業及車用電子、國防工業、醫療產品,都是潛在客戶群。
慶鴻今年剛慶祝四十周年慶,王武雄有感而發,「我一直是台灣小蝦米在對抗日、瑞大鯨魚!」但如今,這隻小蝦米也已經變成可以與瑞、日三足鼎立的一隻大鯨魚了,即使在日圓大貶的不利因素下,慶鴻還是可以繼續成長,是台灣中小企業中,難能可貴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