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眼鏡品牌 JINS不僅打破既有的商業模式,以平價取得日本銷售量第一的寶座,還不斷推出創新商品,例如超輕盈、抗藍光、防風沙,最近更推出可以檢視自己身心狀態的智慧型眼鏡,不斷挑戰自我。
只是矯正視力,沒事幹嘛買這麼多眼鏡?但日本愈來愈多消費者認為:「你平常會買不同款式的領帶、鞋子、手錶,眼鏡戴在臉上,比這些配件更醒目,當然更要隨時配合服裝、場合啊!」
多年前在日本,眼鏡平均售價三萬日圓(約新台幣八千元),多數人「情非得已」才願更換眼鏡。對比今日,低價、快速、多功能,眼鏡有了不同的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而改變全日本眼鏡產業生態的,就是二○○○年起以JINS品牌推出低價眼鏡的JIN公司,JINS全球目前已有三四八家門市。
今年七月,JIN在台設立全資子公司「睛姿台灣」,預計在年底前於台北開設三家門市,五年內擴點至三十家。過去十年席捲日本的眼鏡革命,儼然將在台灣重新上演。
「有眼睛的人,都是我的顧客!」受訪時,JIN公司創辦人兼社長田中仁的口氣不小,但其雄心壯志已獲得業績背書。
○一年到一○年,日本眼鏡市場規模從六千億日圓減少到四千億日圓,但在同一期間內,JINS卻一路逆勢成長;一四年,JINS在日本的銷售量達五百四十萬副,拿下日本第一,今年到八月為止,已售出四百九十萬副。
銷量決定庫存「讓市場決定誰留下」
逆勢成長的原因當然包括低價,JINS集中大量向製造業者採購鏡框、鏡片,成本得以大幅降低,○一年就推出單價五千日圓的眼鏡,「但,低價絕對不是我們的成功主因。」田中仁肯定地說,競爭對手從○五年就開始跟進搶攻低價市場,JINS之所以能不斷突圍,關鍵在於「把市場當老師」。
田中仁隨口舉例,面對高張力的市場競爭,JINS隨時進行市場評估,「我們平均每季推出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款新眼鏡,讓市場決定誰能留下。」
在總部,每周會開行銷會議,在某家店賣不好的商品,會拿到其他客群年齡層不同的店面販售,「如果還是賣不好,二話不說,立刻降價銷售砍庫存。」進入JINS已超過十年的台灣睛姿董事長白石將回憶說:「田中仁決策快速,以前甚至會在開會開到一半,立刻打電話給製造商!」
專業認證充足 拉開與競爭對手距離
「快!是JINS的重要企業文化。」顧客進入店內選購鏡框,驗光後選擇鏡片,店家當場開始製作,全部流程只約三十分鐘。
而這種「快」,背後也有著「從市場學到」的高深學問。
許多競爭者無法完全複製JINS的快速取貨模式,在於「總會發生剛好沒有合適鏡片度數的時候。」
對於這個問題,JINS是透過類似「大數據分析」的方式解決。「經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每個門市準備一千二百副鏡框、二千片鏡片是最適當的庫存量。」當然,其中包括不同度數的鏡片。
店面設計也是JINS另一個創造速度的重點。動線方面,有些人必須花時間精挑細選,但若是要買老花眼鏡等重視功能甚於外觀的眼鏡,通常可以拿了就走,「注意到了嗎?我們把可以快速結帳的商品放在兩側,妥善分流,免得讓一堆顧客擠在一起。」
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曾經告訴田中仁,「必須要讓市場普遍認同你的事業價值」,田中仁則認為,要讓普羅大眾相信JINS,就必須有足夠的專業認證,而這是JINS與其他競爭對手的關鍵差異之一,也是他花費最多心力的地方。
田中仁說,每家眼鏡製造商都會推出功能創新的產品,但JINS的要求不只是創新,更要取得足夠的專業背書。
聆聽顧客心聲 設計師也站上銷售線
JINS的特色商品不少,除了一一年推出、累積銷量已逾五百萬副的防藍光眼鏡之外,還包括減少乾眼不適的保溼眼鏡、防風沙或花粉的眼鏡、戶外活動時看得更清晰的運動型眼鏡等,「功能聽起來都很炫,但你相信嗎?我們必須要用專業認證來說服市場相信。」
至於十一月五日即將開賣的智慧眼鏡JINS MEME,則是和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等人,花了五年半時間,才共同研發完成。這款眼鏡利用裝在鼻橋和兩個鼻墊的三點式感應器,測知身體狀況,例如疲勞程度、活動量等。
不過,在一切求快求精的過程中,田中仁也沒有忘記柳井正給他的另一句忠告:「傾聽市場的聲音。」
JINS商品企畫小組首席設計師北垣內康文說:「老闆要求,設計師每個月也要撥出一到兩天時間走進實體店面當銷售員,親自聆聽顧客的心聲,也親身感受行銷人員的壓力,我們都很高興能和顧客面對面接觸。因為每天關在設計室裡,絕對設計不出顧客需要的商品。」
談及成功的關鍵,田中仁總把「謙虛」放在第一位,回頭檢視他的事業經營,的確也把謙虛精神徹底發揮。快速反應市場的聲音,想盡辦法說服市場認同,乃至於讓才華洋溢、特立獨行的設計師走進門市賣眼鏡,一路走來,JINS就是因為傾聽市場的需求,才能一次又一次找到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