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個周末,台北東區一家桌上遊戲店,一組客人正玩著今年新出的熱門遊戲〈駱駝大賽〉。突然間,其中一個人的舉動,讓其他九位客人一起大笑,「哈哈哈!」 大家越笑越大聲,猛然地「嘩」一聲巨響,店裡的大片落地玻璃破裂了!談起這個場景,派樂地創辦人張雲淞難掩興奮,「真的超誇張的,那個是強化玻璃耶,居然可以笑到破掉。」
派樂地嚴選立體又好玩的桌遊,讓人玩一天也不膩,圖為「奇雞連連」。
開店等無人,數著銅板盤算放棄
張雲淞早在念台大經濟系時期,就流露創業DNA,曾和現今合夥人、會計系同學陳韻竹等四人一起開過活動行銷公司,專接校園活動;只是營運一年後,因難兼顧學業而停擺,但創業種子就此萌芽。
大學時曾選修幸福經濟學的張雲淞很早就體會,「人生幸福快樂的指標,不全然是收入和GDP。」比起循傳統路徑加入上班族行列,他更想從事能讓人快樂,而非追逐數字的事,於是一服完役,他就和老戰友陳韻竹一起構想開店。
一開始,兩人資本有限,只朝本錢小的去想,而桌遊店所需的資金少,「摔跤了不會太痛」,再避開店租成本高、市場競爭的台北,便決定落腳在還沒有桌遊店的基隆。
沒想到,創業之路遠比他們想像中還來得艱辛。手上只有二十萬元積蓄的二人,從裝潢、設計、接管線、報稅……一切都得自己來。
二○一一年年底,樂氣球正式開店,但有好一陣子,每天的營業額連一百元都達不到。陳韻竹回憶,最慘的一次,整天下來只有一位顧客,連桌遊都玩不成,只好點了一份四十元的厚片土司,「我回到家,看著店面監視器錄影中的自己,一個人默默數著四個十元的銅板,突然覺得:天啊!我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營業狀況不如預期,陳韻竹也一度回鍋當上班族,最終仍無法放棄創業夢,她說:「我還是想拚,想累積一些能量來影響別人。」而對張雲淞來說,生意很差時,心情確實很悶,但只要看到客人玩得笑聲連連,「就覺得還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慢慢地,基隆店打出「平價、免費教玩」特色。張雲淞觀察,一般桌遊店大多沒有教玩服務,客人要自己摸索,他不但免費教玩,且講解方式活潑易懂,很快就建立口碑。
一年下來,基隆店的生意雖漸有起色,卻浮沉在小賺小賠間,兩人意識必須有所抉擇,「我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店收了,另一個是把微薄的資源注入新的店面,」陳韻竹說,「因為不往前進,就等於是後退了。」他們決定放手一搏。一二年十月,樂氣球前進桌遊店最密集地區——台北公館。
創業日記:
2011.12 開幕一個月了,今日營業額只有40元,天哪,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2012.10 決定拿基隆店的收入來開第二家店,去公館試試,再不前進,就是後退。
2013.06 生意超過想像(公館店),再開一家有餐飲的店吧!
2015.03 客人把玻璃笑破了,使命達成好感動,要繼續帶給大家歡樂!
聚餐的下一攤,開在巷弄也有人上門
沒想到樂氣球平價、提供教玩服務的特色搬到公館後廣受好評,張雲淞分析,「顧客只是想輕鬆過一個下午,不是要來『學習』。」他發現自己不必學會所有的桌遊玩法才能服務客人,「因為受歡迎的就是那幾套,會七、八十套就很夠用了。」
此外,他們也觀察到,公館店來客的上班族比率高達五成,這群客層需要的是與朋友一起打發時間、能有點娛樂、消費又合理的空間,同時,都是先約聚餐,再約下一攤,可見「只要鎖定年輕人喜歡聚餐的附近即可。」
抓住客層消費行為後,兩人決定展店,這次鎖定上班族,大膽地選在八德路巷弄的地下一樓,找來好友王永昇入股,負責規畫餐飲,提供更多樣化的餐點、更舒適的場地,以及包場的服務。結果,相較於公館店每人平均消費一八○元,派樂地平均每人消費達三五○元,幾乎是公館店的兩倍,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來過,證明不開在鬧區,也可以打出一片天。
以二十萬元創業,如今,二十六歲的張雲淞成為擁有三家店、年營收約五百萬元的小頭家,年收入近百萬元,面對別人羨慕的眼光,張雲淞創業腳步還要積極向前走,「因為創業者永遠都不會滿足。」
樂氣球、派樂地桌遊店
創辦人:張雲淞(1988年生)、陳韻竹(1987年生)
成立時間:2011年11月
初期投入資本:20萬元
主要業務:桌上遊戲、簡餐
成績:2014年營收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