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很多年輕人視為創業偶像的馬雲說:「我們是要給中國年輕人樹立一個榜樣,沒有有錢的老爸和關係也可以成功創業。」
聲稱要跨越三個世紀的阿里巴巴集團,是靠十八個人、東拼西湊來的五十萬元人民幣創業資本起步的草根企業,在短短十幾年間,已然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電子商務帝國。如今的阿里巴巴擁有二萬五千名員工,還有不斷增加的子公司。
一九九九年阿里巴巴B2B成立,二○○三年創辦「淘寶」,二○○四年成立「支付寶」,二○○五年十月,阿里巴巴開始與雅虎合作,成立「中國雅虎」,二○○七年一月在杭州和上海創立「阿里軟件」。這五個在各自領域早已成為佼佼者的子公司被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喻為「達摩五指」,是包括誠信體系、市場、搜索、軟體和支付五個方面的集團架構。每一個子公司就是一個子平臺,每一個子平臺連接著難以計數的草根廠家、零售商和服務商。阿里巴巴快速成長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電子商務經濟體。
從「小即是美」到「小就是大」
小即是美
約瑟夫.菲利普斯(Joseph Phillips)在《美國經濟中的小企業》(Little Business in the American Economy)中強調了小企業的兩個重要價值:其一,小企業是「美國自由經營制度的脊柱」和「新的技術和充滿活力創業人才的來源地」;其二,保護小企業是「使中產階級成為中堅力量的關鍵」。
約翰.邦茲爾(John Bunzel)在《美國的小商人》(The American Small Businessman)中指出小企業是美國人的傳統:小商人「似乎沒有敵人,事實上,他們被看成國家的英雄。」
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引發了大工業的危機。舒馬赫(E. F. Schumacher)在他聞名世界的《小即是美》一書中堅定地認為「小」代表自由、高效、創造、愉悅、經久不衰……舒馬赫號召「以非革命的、非剝削的、非集中的方式來重組大規模工業所有權,或以靈活的私有制來替代累贅無效的官僚制度。」
約翰.凱斯(John Case)在《來自草根:美國創新力的振興》(From the Ground Up: The Resurgence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中清楚地寫道:「美國人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穩定經濟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再也不能指望大公司像當年那樣為我們提供什麼了。」「我們需要一個有高度活力的商業世界,其特點是深度創新、技術進步和創新力。」
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沒有停留在書本上。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和歐洲各國都痛定思痛,迫切地重新認識小企業的重要作用。中國也面臨同樣的緊迫感。一九四九年以後,借助國家的力量,中國迅速整合了極其有限的資源,利用大工業的規模效應,在慘遭蹂躪的土地上重建家園。重工業、大工業和國營企業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基於政府計劃的國有經濟的最大弊病是沒有市場活力,中國經濟在二十世紀七○年代末瀕臨崩潰的邊緣。此後,市場機制釋放出了久違的創新力,數千萬的企業和企業家在競爭中造就了極具活力的中國經濟。企業數量大幅增加,一九七八年共三十四萬八千家,一九九○年為七百九十五萬七千八百家,二○一三年達到了六千零六十二萬三千八百家。
小就是大
世界級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在《小就是大》(Small is the New Big)中指出,沃爾瑪(Wal Mart)和家得寶(The Home Depot)那些曾經將小微企業擠出市場的「大盒子」(big box),正面臨著特殊利基市場和高效電子商務的激烈競爭。在今天,成功的將不再是那些與華爾街息息相關、具有完整國際供應鏈的大企業。相反,那些利用平臺建立和運行雙邊市場的後起之秀,如谷歌、亞馬遜、eBay 和阿里巴巴,都是成功的典範。利用平臺成功的秘訣有兩個:第一,用最低的成本彙集最底層、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家;第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平臺上的商家創造自己的商業陣地。
當今資訊時代的生產特徵決定了小企業強大的生命力。平臺經濟的奇妙之處在於:誰擁有最具創新力的草根,誰就能占領一方陣營。具有靈活性和創新力的小企業面對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既有可能瞬間繁榮,也可能即刻消失。小企業的創新意願和能力的表達方式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然而,大規模企業家們的「活力」和「創新力」可以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聚集、疊加、積累、擴散,形成富國強民的正能量。
小之所以美,是因為經濟應該以人為本。美國《小企業法》中對此的表達簡單明瞭:「只有通過充分和自由的競爭,市場和經營的自由才能得以實現,個人主動性和判斷力的表達和成長的機會才能得到保證。這種競爭的維護和發展不僅對經濟福祉非常重要,對國家安全也至關重要。除非小企業的實際和潛在的能力得到鼓勵和發展,否則這樣的安全和福祉是無法實現的。」
高汀在《小就是大》一書中還寫道,「小就是大,是因為在你的競爭對手改變商業模式的時候,你可以靈活地改變你的……小意味著你在部落格上可以說實話……小意味著你可以將煩瑣的、意義不大的事情(如製造、物流、計費和包裝)外包給他人,而你因為有了不起的發明,則可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向那些好奇的人們講述你的成功故事……小小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或廣告代理商取得成功,不是因為這些公司大,而是因為它們提供良好的服務,所以無數明智的小公司都樂意聘用他們……小小的餐館會有老闆在門口迎接你,叫得出你的大名……小小的風險基金並不需要把他們的資本投到創意不好的大項目上,孤注一擲,他們可以投資許許多多創意非常好的小公司,分散風險。只有對那些小處著手、心懷大志的企業而言,小才是大。」
阿里巴巴就是這樣一個創造了無數「小就是大」神話的企業!
在釋放草根創新力中成長
新的經濟成長模型
二○○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堅信,只有持續的草根創新才能帶來國家的繁榮。他認為,只有經濟活力,即人們創新的意願、能力和志向,才是持久經濟成長的源泉。
菲爾普斯有關「活力」促進經濟成長的思想得到了系統的驗證。為企業家帶來收入的勞動時間分成兩部分:一是用於解決溫飽的必要生產,二是用於給個人帶來成功愉悅的創新生產。「創新力」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努力實現經濟生存和發展的企業家;第二,授予企業家自由經營權利的社會制度;第三,有調整的體制框架以保護個體創新創業能力的政府。
阿里巴巴的成功在於釋放草根創新力
阿里巴巴偉大的創新在於將企業自身的發展建立在釋放草根創新力的基礎上。沒有保證自由經營權利的社會制度,以及保護個體創新創業能力的政府,企業家和個人的創新意願、能力和志向就無法得到釋放。我們強調草根創新力,不僅包括草根民眾個體,也包括基層社區和基層政府機構。
阿里巴巴秉持明確的「客戶第一」的理念和堅定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信念,利用蘊含在大眾中的「活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阿里巴巴立志做一個「中國最偉大、最獨特、橫跨三個世紀」的一○二年的大公司,為此它需要持續的、常規化的創新。
「客戶第一」的價值觀並不是建立在「利他主義」的基礎上,而是由數位時代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的生態特徵所決定的。這個價值觀和定位需要很好的悟性和遠見。「客戶第一」的理念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基於數位時代的平臺,高效的硬體和軟體設備使他們有能力去開發龐大的客戶群,從而發揮技術創新的規模效應,這是主觀的方面。
從客觀上來講,他們賦予大量草根企業家以能量,充分釋放了草根創新力。在這一過程中,阿里巴巴同千百萬草根小企業形成了數位時代互為依存、相映生輝的「星月」關係。阿里巴巴平臺上七百萬活躍的商家,不僅創造了屬他們自己的商業陣地,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同時也促進了阿里巴巴的成長。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早在二○○九年公司成立十週年的時候就揭示了其公司成功的秘訣:「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成立十年來,阿里巴巴一直在圍繞看似爹不親娘不疼的中小企業做文章。」訂單、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通過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的平臺,形成堅實的供應鏈,中小企業找到了生存、成長和發展的新路。阿里巴巴集團現已加入世界網路巨頭的行列,實力背後,實際是千千萬萬中國中小企業的驚人活力。
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做每一個決定之前,阿里巴巴都會考慮怎樣做才會使客戶的利益更大化,讓客戶賺錢,幫他們省錢、管理員工。馬雲說:「我們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以後,就把這個作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務和產品的唯一標準。我們的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設計出新產品,我都會試用,如果我不會用,那天下八○%的人跟我一樣不會用,馬上撤掉。所以,我們都把產品做得非常簡單。讓客戶越來越簡單,把麻煩留給我們自己,我們要讓中小企業真正賺到錢。」
「十年來我們專注中小企業,專注電子商務。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始終把中小企業的生存、成長和發展作為我們集團生存、成長的根基和希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官曾鳴說。
在多個場合表示阿里巴巴永遠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馬雲曾因此一度遭遇股東質疑。對此,不怕挨罵的馬雲的看法是,客戶永遠是阿里巴巴的生命線。「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馬雲說,未來十年阿里巴巴將繼續圍繞中小企業做文章。
馬雲認為,儘管遭受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但成就了阿里巴巴奇蹟的中國中小企業群,短時間內在世界範圍內仍是不可多得的,「我們的中小企業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是後起的一些製造業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已被很多年輕人視為創業偶像的馬雲說,現在很多年輕人為自己不創業找理由,比如爸爸沒錢,家裡沒關係。「我們是要給中國年輕人樹立一個榜樣,沒有有錢的老爸和關係也可以成功創業。」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阿里巴巴不同平臺上創業、經商、提供實體或虛擬產品和服務的商家有數千萬。〈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劉鷹
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杜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小企業管理署(SBA)高級經濟學家、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學教授,美國經濟學年會「創業家經濟學」專題討論主持人,是美國學界、政府部門以及重大媒體所關注的小企業研究的權威經濟學家,多次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其他學術刊物邀請撰寫評論。
現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教授、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出版:啟動文化/大雁出版
書名:阿里巴巴模式:改變遊戲規則,在釋放草根創新力中成長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一】草根創業帶給中國繁榮的機會/埃德蒙‧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推薦序二】創新與草根創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威廉•鮑莫爾 William J. Baumol(美國紐約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
一、阿里巴巴之路
阿里巴巴的成長奇蹟
從「小即是美」到「小就是大」
在釋放草根創新力中成長
創新力的經濟與社會屬性
阿里巴巴的下一個十年
二、阿里巴巴效率與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概況
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服務業
阿里巴巴電商生態圈
阿里巴巴創新效率
三、「授人以漁」的淘寶平臺
淘寶大學
天貓商業事業運營部
賣家成長部
平臺戰略與長尾效應
四、始於1688.com的集群創新
淘寶‧中國特色館與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創新
物流外包與供應鏈協同創新
碎片化生產與服務創新
新時代絲綢之路與阿里巴巴國際貿易創新
五、基於誠信資本的微金融
互聯網時代的草根金融
支付寶:阿里生態圈的基礎
阿里小貸:讓誠信創造財富
餘額寶:互聯網時代的理財方式
六、電子商務立法與大眾監管創新
智慧監管制度
評價指標體系
制度創新的效率與評價
結語
七、企業文化創新的常規化
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利於創新的組織結構
支持創新的平臺與機制
培育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
結語:釋放公司的草根創新力
八、草根創業是擴大社會就業的源泉
電子商務規模迅速擴大
「企業家創業就是創造就業」
阿里巴巴創新經濟就業形態
阿里巴巴平臺促進就業公平
拓展網絡創業就業的制度考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