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酪農業為主的日本北海道濱中町,由農會成立酪農技術中心,以「高科技農法」產出最高品質的牛乳,讓哈根達斯(Häagen-Dazs)指名使用。
一個農會組織要如何幫助在地農業轉型升級?以酪農業為主的日本北海道,有個絕佳的示範案例。
北海道東部、面臨太平洋的濱中町,是座僅有六千三百人的小鎮,因全年氣候寒冷無法種植農作物,只有牧草適合生長,町內大部分人從事酪農業,擁有兩萬三千頭乳牛,平均一人飼有三.六頭牛,在全日本牛奶消費逐年減少的嚴峻情況下,這裡的農會在一九八一年成立酪農技術中心,以「高科技農法」讓濱中町產出最高品質的牛乳,甚至還讓哈根達斯(Häagen-Dazs)指名使用。
事實上,日本的農業縣市多面臨人口下滑窘境,而酪農業的工作粗重辛苦,許多青年不願繼承農家;根據日本統計,北海道農家繼承率約四二%,其餘都道府縣僅有三二%,但濱中町的繼承率高達七○%以上,讓這裡的酪農業能持續發展而不致走向衰敗,振興的力量就在濱中町的農業協同組合。
組合長石橋榮紀十分有遠見,他知道飼料成分會影響牛乳品質,故成立酪農技術中心,能分析土質、牧草、肥料等;研究員每兩天分析一次牛乳,中午過後將結果通知各酪農家,讓生產者可以修正飼料成分。
舉例來說,若尿素數值過高,酪農家就可據此多加碳酸素飼料來降低尿素值,他們稱為「DATA酪農」;全日本的農協也只有濱中町有技術中心,可說是企業化經營的農協。
當初推廣時,在地酪農家也非立刻買單,石橋榮紀花時間拜訪、說服一八○戶酪農家要「不斷改善牛乳品質」,現在濱中町生產的牛乳乳脂肪比例達四.○,比一般牛奶還濃厚,所以哈根達斯才願意指名使用。
因為酪農業是重勞動的工作,每年都會有人離開,為了維持地域發展,濱中町農協在八八年設置「小幫手制度」,從日本各地招募年輕人來幫忙,每月給予薪資二.三萬日圓,一方面讓酪農家有機會休假,一方面也是培育有志青年進入酪農業。
進一步的作法則是提出「新規就農育成計畫」,濱中町是全日本最早成立就農研修牧場的地方,內有兩百頭牛及相關設施,四十歲以下夫婦都可報名研修,進而承租、購入牧場。目前濱中町有一八三戶酪農家,其中三十四戶是新增的酪農戶,不僅提高繼承率,農地也能因此有效利用。
歸根究柢,濱中町的發展就是因為農協不滿足現況,促使農家不斷改進,讓整個濱中町的高品質牛乳產量達到九.五萬噸,年營業額約八十六億日圓(約二十四億新台幣),堪稱北國最強的酪農王國。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