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馬跑者關家良一的賽前100天跑步計畫及心得札記。他用簡單、乾淨的文字,展現了一種獨特的「跑者的生活態度」。每一年,他跑步的總距離超過7,621公里,開車的距離只有2,337公里,每天用跑步通勤近30公里。身為跑者,他要的不是更遠的距離、更快的速度,而是跑步的那種單純的愉悅。
理想的跑步姿勢
身體累積太多疲勞、速度衝太快的話,跑步姿勢無可避免地會歪掉。
我的情況是,往往在長時間的賽事後段,頭部跟上半身會有往右傾的傾向,一旦察覺到身體的姿勢歪掉,我都會有意識地把上半身回復到原本的位置,一邊保持身體的平衡一邊跑。
此外,我平常練習時都會有意識的控制速度,不要讓速度太快,以致於身體姿勢會歪掉。
想建立理想的跑步姿勢,我覺得有一個好方法,就是試著模仿頂尖選手的姿勢。
我個人的跑步範本,乃是參考1970年代後半到1980年代前半,風靡日本馬拉松界的跑者瀨古利彥(如果想要看他跑步的神態,讀者們可以到Youtube上面去搜尋一下他的名字)。瀨古利彥跑步時,腰部的重心很穩定,採用小步伐的跑法,身體上下晃動很少,完全沒有使勁出力的感覺或是速度感,這可說是相當適用於超長距離超馬的理想姿勢。
我總是在腦中一面想像著瀨古利彥的這個姿勢,一面自己往前跑著。
想要檢查自己的跑步姿勢,可以在前方有鏡子的室內跑步機上面觀看。不過平常跑步時不可能是這個樣子,所以我覺得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來控制姿勢是滿重要的。
若你是長跑跑者,最好還是在腦海中想像其他馬拉松跑者的姿勢,當成自己的參考範本,而非以短跑衝刺的跑者為範本。舉例來說,請試著模仿一百公尺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尤塞恩‧柏特(Usain Bolt)的姿勢,然後用一公里六分鐘的速度慢慢跑看看。
各位有沒有發現,這種腰部位置劇烈上下擺動的短跑衝刺法,用緩慢動作來跑的話,就連要前進一百公尺都很困難?
大家還是要考量到各自的比賽項目,再以此為依據追求理想姿勢吧!
9月11日(二)
今日總練跑距離:26km
早上:通勤跑5km
傍晚:回家跑11km
晚上:自家周邊10km
除了跑步,還有各種運動
晚上在離家3公里遠的體育館,參加了每週上課一次的有氧舞蹈課。
這個課是開給初學者的一小時課程,只會帶一些基本的動作,我配合著音樂跟著跳,結結實實流了不少汗。
我開始跳有氧舞蹈,前前後後差不多也有10年,目的是為了刺激平常只跑馬拉松而不太會用到的肌肉。對我而言,比起跑馬拉松,認真跳一個小時有氧課之後,帶來的肌肉痠痛更為明顯。
以前有一陣子我很熱衷於跳有氧舞蹈,每天都去上課,但是因為我天生筋骨就很硬,加上節奏感不好,無法跟上複雜的動作,結果還把膝蓋弄受傷。從那之後我就只把有氧舞蹈當做是跑步的輔助運動,用休閒娛樂的心態來面對。
做為跑者,身體能健康地持續跑下去是最好的。但在進行像是超馬這種必須長時間持續跑步的比賽時,如果能善用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比較能減少傷害產生。所以在平常的練跑外,加入跑步以外的運動其實是出乎意料地相當重要。
9月12日(三)
今日總練跑距離:22km
早上:通勤跑5km
傍晚:回家跑11km
晚上:跑到離家最近的體育館來回6km
我滿享受體重變化的過程
我這個月的目標,是累積練跑距離到800公里。到今天為止已經達到了一半,目前的數字是402公里。
這個月的練跑期間都很順利,身體狀況也感覺相當良好,但目前距離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的正式比賽,還有將近3個月的時間。我不想在現階段就邁入練跑的高峰階段,想說再過一段時間,還要稍微調整一下距離。
這個月初我的體重是69公斤,練跑這兩個星期下來,已經瘦下1公斤。
我想在3個月後,在不減少食量的情況下,把體重降到理想的66公斤。也就是說,希望單憑練跑就達到這個體重目標。
回想起我25歲那年開始跑步,就是為了減肥。當時我的體重是76公斤,以183公分的身高來看其實是還可以接受的數字,唯獨就是肚子突出來,讓我頗為震驚,於是決定開始跑步。
剛開始跑不過3到4個月,體重就降到70公斤以下,肚子也消了下去,雖說達到了當初的目標,但後來喜歡上跑步這件事,就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每次大比賽結束後,我進入完全休養期,這時會一口氣胖3公斤,然後在下一次比賽前我會再度讓自己瘦下來,把身體練結實。我自己還滿享受這樣的過程,總是用愉快的心情面對練跑。
今後若是停止跑步的話,我的身體會不斷地一直發胖吧。就這個層面來看,我大概一輩子都必須持續地跑下去吧。
9月13日(四)
今日總練跑距離:26km
早上:通勤跑5km
傍晚:回家跑11km
晚上:自家周邊10km
什麼才是定論
我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一位前輩跑者曾跟我提過「馬拉松10年論」這種說法。也就是說,「跑者在開始跑步後,十年內的紀錄會不斷成長,接著在邁向巔峰後,就會往下滑」。
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的馬拉松紀錄和100公里馬拉松的最佳紀錄,都是在跑者生涯的第10年創下:馬拉松紀錄是2小時35分36秒(2003年2月)、100公里馬拉松紀錄是7小時25分07秒(2002年6月),之後怎麼也無法刷新這些紀錄了。
可是在賽事距離超過100公里的超馬界,彷彿像是要推翻這個「馬拉松10年論」一樣,只要查看我歷年的紀錄就可以知道,從第10年開始,我屢屢更新我的超馬賽事最佳紀錄。
首先,24小時賽的最佳紀錄,是在我跑者生涯第15年的2007年11月創下的274.884公里;48小時賽是在跑者生涯第17年的2010年11月創下的407.966公里。
然後,在我跑者生涯第18年的2010年12月東吳國際超馬賽事上,我打破了途中通過紀錄,包括12小時(144.251公里)、150公里(12小時24分35秒)、100英里(13小時20分08秒)、200公里(16小時44分29秒),每一項成績都是打破亞洲紀錄的絕佳表現。
另外,在跑者生涯第20年的2012年,我花了13天進行環台跑步旅行,跑完了1100公里。自己似乎在跑步旅行這樣的形式上,看到了今後新的可能性,對於自己本身也充滿了愈來愈多的期待。
今後,超馬依舊還是會帶給我許多的夢想吧。
為了達成夢想的瞬間,我希望自己能夠健康地永遠跑下去。
9月14日(五)
今日總練跑距離:18km
早上:通勤跑5km
傍晚:回家跑13km
我只想著,就算比別人多跑一公分也好
今天四點半整醒過來,五點半從家裡出發練跑。又是一早氣溫就頗高的日子。
我選擇了繞著公園、一圈1776公尺、樹蔭比較多的路線跑。
現在都已經是九月中旬了,這樣炎熱的天氣究竟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啊……
晚上到東京市區內的一間餐廳,跟上星期在波蘭參加24小時世界錦標賽的日本隊跑友們一起聚餐。
餐會上除了聽到了日本隊以及其他國家選手的跑步狀況外,也得知今年比賽的氛圍跟比賽路線的特徵,是相當有意義的一場聚會。
我參加過六次世界錦標賽,每次參賽印象都相當深刻,在我心中留下很美好的回憶。
其中,我奪冠意識最強的一場比賽,是2006年2月在台北舉辦的錦標賽。那年是首度在亞洲舉辦的世界錦標賽,自己也想讓歐美國家的跑者們見識一下亞洲跑者的實力,我就是懷抱著這樣的動力,站上了起跑線。
當時我一直想著的是「對手要是跑了250公里的話,我就要跑250.1公里」。
在24小時賽結束的槍聲響起之前,我只想著,就算比其他人多跑一公分也好,完全沒有意識到要打破紀錄這件事。
沒想到結束後自己跑出了272.936公里的驚人成績,不僅是自己的個人最佳紀錄,同時還刷新了亞洲紀錄,和第二名之間有24公里的懸殊差距。
如果比賽時一味在意紀錄,很容易無視身體狀況、氣候條件和賽事發展,讓自己的速度過快;但我當時因為一心只想著排名,所以能冷靜地觀察身旁選手的動向,用適當的配速來跑,最後才能獲得這樣的結果。
我在這場比賽中學習到的心得是:「紀錄不是可以追求的東西,而是在你努力後自然而然產生的」。
9月16日(日)
早上:家中~繞公園跑~家中40km
今日總練跑距離:40km
天氣:晴,高溫
(本文選自跑步勝者的100天修練,陳若雲整理)
作者︰關家良一
1967年2月12日生於日本神奈川,目前為機械工程師,日本超級馬拉松界知名的「巨人軍團」慢跑俱樂部骨幹成員,著有《跑步教我的王者風範:關家良一熱血自傳》。他是當代日本最著名的超級馬拉松跑者,四度獲得24小時IAU世界盃錦標賽榮銜,二度獲得超馬界頂尖賽事「希臘斯巴達松超級馬拉松賽」冠軍,迄今七度蟬聯難度最高的超馬賽「東吳國際超馬」冠軍,也曾在法國奪下48小時賽事冠軍。在美國超馬界聖地「惡水超馬賽」當中,他於2011年搶下第二,是亞洲人史上最佳成績。他已兩度創下亞洲24小時賽事的世界紀錄,多次創下一百英里的亞洲紀錄。在距離方面,從2002年以來他連續十年達成「24小時賽超越260公里」的驚人成就。全球每年能夠在24小時中超越260公里的跑者,不會超過個位數。(2007、2009、2011年全球只有他一人。)
出版:遠流文化(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