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一段時間,我跟週遭許多人一樣十分關注歌唱選秀節目。吸引我的除了比賽的娛樂性與故事性之外,我也注意評審如何評論選手。
歌唱選秀比賽的初期會有許多看似不錯或是有特色(甚至有點怪)的選手出線;隨著比賽日趨激烈,選手的技巧、音色變成出線的主要條件,基本功不足的人就被會淘汰。但是最終名次的差別,往往是在於選手本身的辨識度及引發觀眾共鳴的感情詮釋。
選秀比賽的選手從默默無名到為人所知,其實就是一個建立個人品牌的過程。歌唱選秀比賽與商場競爭制勝之道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產業萌芽階段,大家都有機會搶食市場與顧客,隨著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的技術與品質變成獲勝的主要條件,條件不足的人只能依賴降價求生,或是搶進另一個新興產業。但是隨著產業成熟,只有少數企業能存活下來,成功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有高度的差異化(特色),以及客戶對其品牌的情感認同與聯結。
除此之外,我也觀察進入決選的選手有沒有什麼共同的個人特質與態度。我發覺進入最後階段的選手,他們通常自我要求很高,在自我調整、可塑性、學習動力、專注力、熱情、以及抗壓性也比其他人好。此外,他們也具有比較成熟的人際互動能力,知道如何處理同儕競合關係與壓力,進而吸引較多粉絲與支持者。
值得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在於什麼樣的藝人能夠持續保持成功。如果分析已出道藝人,上述的特質在許多走紅多年的歌手身上更是明顯。同樣的特質,在企業優秀領導者的身上也清晰可見。具有這些特質的領導者,通常較能帶領團隊,建立可持續的成功。
近年因為網路的興起,許多人會沒來由的一炮而紅,各式各樣的素人會在不同的場合(不管是意外或是刻意營造),因為各種原因或行為忽然有了名氣(XX哥、OO妹…),但有許多人幾週之內就失去關注。在網路低門檻與爆發力所引發的潮流之下,這種「煙火式」的走紅隨時可見。但是建立這樣的名聲無法累積與持續,讓人沒記憶也沒感覺。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其實如果是素人,目標只是要享受一下短暫成名的樂趣之後便回歸一般生活,這是一個很棒的人生經歷。但如果要立志成為專業藝人,培養可持續成功的實力與心態可能比想方法讓自己出名重要。
品牌的經營需要適當的曝光,人事時地物需要有完整的思考與設計。許多人以為品牌的建立就是「曝光」,忽略了建立品牌背後需要的努力、實力、決心、心態、與方法,在體質上做真正的改變與提升。如果觀念不對,既使投入資源所產生的知名度也很難持續,這種企業經營的「煙火式」成功,就是許多人熟知的「一代拳王」現象。
演藝圈的競爭的激烈程度比起商場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從選秀比賽選手的身上也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近年來由於台灣大部份企業所處的產業日趨成熟,甚至有強烈的生存危機,「建立品牌」似乎變成許多企業在轉型時必定考慮的策略選項。
其實品牌建立的關鍵重點在於能否找到獨特價值與差異性,以決心與毅力,進行體質的轉變。「建立品牌」是個需要專業與投入的事,如果及早知道建立品牌的困難與挑戰,另尋其他策略選項未必是壞事。誰說每個人都要成為知名歌手的?認清自己不適合當職業歌手選擇其他的發展,比自我認識不清只想包裝宣傳朦混的更有意義!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或創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歡迎與我聯絡 steve.lin@aspectmg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