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關於創意商業化的文章刊出之後,引起了另一波討論與讀者來函,其中討論最多的是關於「商業經營」與「創意設計」的平衡與管理,因此進一步來談創意與設計商業化這件事。
大部分人刻板印象中的「創意設計」是跟「商業經營」背道而馳的。想像中的「創意設計」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用的是右腦,紀律與細節好像會扼殺創意。
但談到「商業化」就需要經營管理。「商業經營」講求的是計畫、目標、行動方案、與可量測的結果,追求的是優化與極大化,需要很高的紀律與不斷追求改善執行的細節才能達成,用的是我們的左腦。大部分在台灣工作的人,對於這些執行的規範與紀律再熟悉也不過,雖然不喜歡,但是一旦沒有的時候又會無所適從,甚至批評「管理不佳」。
要平衡這兩者,我覺得有個管理迷思必須被打破。當今的主流「商業經營」理論,其實是沿襲百年前「工業管理」的概念發展而來。在工業管理的過程中,廠房與機器設備是在被控制的環境中,為了提高資產效率與獲利,因此需要設立明確的目標,不斷的優化流程以追求效率與獲利極大化。
這個隱含的態度,其實假設了我們必須不斷的分析與控制所有的變因,以期待一個(比較)可控制的結果。但事實是我們控制不了所有的變因,特別是關於「經營環境」與「人」,因此管理理論中,關於企業策略、人力資源、或創新管理的理論與做法百家爭鳴,但好像一直是「理想」,怎麼「管理」都離想要的結果有點距離。
我認為,在管理策略、創新、或新創事業時,必須脫離工業模式與思維,轉以農業管理的原則為基礎。創新設計與農業的相似之處有幾點。第一,我們可以預期與規劃結果,但無法控制結果,因為其成長的環境有許多無法掌控的未知與變數;第二,它是一個有機體,需要時間孕育日後才能獨立存活;第三,這是個有機的過程,因此很難用外力「加速」它的成長;第四,種子與育種對最終產品的品質有決定性的影響。
如果「商業經營」的心態能調整,真正的以「孕育」而非「管理」的態度去面對「創意設計」的過程,兩者匯聚時的衝突就能降低,進而能擦撞出不同的火花。重點是在於「創造一個孕育成長的環境」,「花時間育種」,然後「依據成長的狀態調整做法」。更重要的是,要接受「環境(亦即市場與消費者)與結果是無法控制的」,只能隨依據狀況快速調整。
無論是公司內部投資研發創新專案,或是新創事業,投資者與管理者都必須體認創新或新創事業的成長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而是自然多元,沒辦法確定發展的結果。因此投資者與管理者的責任,是要創造一個豐富孕育的環境,讓大家能「主動」投入與成長。我們過去所習慣的「商業經營」做法,留待產品比較穩定成熟時再套用比較合適。
讓我們先調整心態,學著以農夫的紀律來孕育創新:花時間育種,打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然後讓幼苗接受環境考驗,成長茁壯。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比較坦然面對變動與不確定,而不是滿懷的焦慮。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或創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歡迎與我聯絡 steve.lin@aspectmg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