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商業世界裡,當企業高級主管的人整天把「損益」掛在嘴邊,但是能「損」、「益」兩字的基本定義如此牽掛在心的人,可能很少。
讀《易經》就是最後一種例子。人類知識與智慧的傳遞,雖以文字為主,但是絕不限於文字的最好代表,就是《易經》。《易經》雖然主要成書於周代,但六十四卦本身的形成不知起源何時。人類能想到用一條連貫的線來代表「陽」,一條中斷的線來代表「陰」,從而演變出無窮的變化與象徵,真不是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的。有了文字後的《易經》,增加了新的探索指引及障礙。而所有的閱讀,也就在追求如何於這些指引與障礙之間產生種種碰撞火花,然後一睹火花中閃現的宇宙。
我對《易經》了解很少,但是三不五時,總會在翻讀時感到無窮的想像空間。大過卦的上六爻,「過涉滅頂,凶,?咎。」這七個字曾給我極大的衝擊。什麼事情,是你明知道做下去有滅頂之災,但卻就該如此,你沒有做錯什麼(無咎)?損卦和益卦的解釋,又是那麼幽默。凡事「損下益上」,就是損;凡事「損上益下」,就是益。在今天的商業世界裡,當企業高級主管的人整天把「損益」掛在嘴邊,但是能「損」、「益」兩字的基本定義如此牽掛在心的人,可能很少。節卦也很有意思。今天白話文裡,經常把「節」都當「節制」用了。但《易經》告訴我們:「苦節不可貞」。也就是說,你要節制很好,但是一味節制過了頭,就走偏了。
困卦,也是意味深長。「困,亨、貞,大人吉」。明朝來知德注解此卦,說《易經》裡,其他卦講「亨、貞」,都是要先貞後亨,也就是說你必須先堅持走正路,然後事情才會有找到出路,亨通起來的轉機。但困卦的「亨、貞」,卻是提醒你在困境之中必須先設法讓自己找到出路,亨通起來,這才算是堅持走了正路。
《易經》的那些卦象夠抽象了,爻辭的文字也很抽象。抽象加抽象,形成了很大的壁壘。後人紛紛想要提供破解這些壁壘的密碼,但很可惜多半密碼本身又形成新的壁壘,甚至誤導。但這些都不該是阻止我們閱讀《易經》的理由。我們日常讀多了可以兩小時讀完的書,甚至站在書店翻個二、三十分鐘也可以讀完的書,所以也該讓自己讀一讀三、四小時只能推敲一句話,甚至三、五十年只能推敲一句話的書,《易經》就是了。
讀《易經》最好還是讀原文,但這需要有好的注解本。我用的就是來知德的注。但是來注版本一般是後來加了很多圖解的,斷章截句,失真處很多,別買,目前我找到較好的本子還是康熙二十七年的敦仁堂本。
(本專欄隔周刊出)